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21页 |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 | 第9-10页 |
二、学术史综述 | 第10-16页 |
三、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8-19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第一章 秩序重建与复兴儒学 | 第21-31页 |
第一节 内忧外患与政治秩序危机 | 第21-24页 |
第二节 仁宗时的皇权与皇极 | 第24-28页 |
第三节 “君臣共治”格局下的士人革新 | 第28-31页 |
第二章 “国是”的确立与居洛士宦的形成 | 第31-41页 |
第一节 “祖宗之法”与确立“国是” | 第31-34页 |
第二节 神宗时的皇权与皇极 | 第34-38页 |
第三节 居洛士宦的形成 | 第38-41页 |
第三章 道学兴起的展开之一:“道器通变”之理的复归 | 第41-55页 |
第一节 形上与形下:隐与显之分 | 第41-46页 |
第二节 知行关系:道学与理学的分野 | 第46-50页 |
第三节 体用之辩:由佛归儒的努力 | 第50-55页 |
第四章 道学兴起的展开之二:天道与人道的沟通—上下通达 | 第55-66页 |
第一节 上下通达的基础:“中”的视域 | 第55-58页 |
第二节 上下通达的过程:命—性—道—教 | 第58-62页 |
第三节 上下通达的关键:“知”、“仁”、“勇”本于“诚” | 第62-66页 |
第五章 道学兴起的展开之三:天道与人道沟通的内容 | 第66-78页 |
第一节 天道:始于气而终于命 | 第66-68页 |
第二节 人道:道洽政治与各正性命 | 第68-78页 |
结语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