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缩略语表 | 第12-13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3-37页 |
1.1 土壤盐害的现状 | 第13页 |
1.2 植物的盐害 | 第13-15页 |
1.3 植物的耐盐机理 | 第15-24页 |
1.3.1 渗透调节 | 第15-18页 |
1.3.2 离子平衡调节 | 第18-20页 |
1.3.3 积累高盐诱导表达的大分子蛋白 | 第20-22页 |
1.3.4 活性氧清除 | 第22-24页 |
1.4 关联分析 | 第24-35页 |
1.4.1 关联分析理论基础 | 第25-26页 |
1.4.2 影响连锁不平衡的因素 | 第26-27页 |
1.4.3 关联分析的优势 | 第27-28页 |
1.4.4 关联群体 | 第28-31页 |
1.4.5 关联分析方法 | 第31-32页 |
1.4.6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油菜遗传研究上的应用 | 第32-35页 |
1.4.7 关联分析在育种上的应用前景 | 第35页 |
1.5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35-37页 |
2 探究不同盐浓度对甘蓝型油菜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系耐盐性初步鉴定 | 第37-50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37-41页 |
2.1.1 油菜材料 | 第37页 |
2.1.2 NaCl浓度梯度实验 | 第37-38页 |
2.1.3 138份材料耐盐能力的评价 | 第38页 |
2.1.4 盐碱土的播种实验 | 第38-41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41-48页 |
2.2.1 不同NaCl浓度胁迫条件下油菜苗生长 | 第41-42页 |
2.2.2 138份甘蓝型油菜在盐胁迫和对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 第42-44页 |
2.2.3 138份甘蓝型油菜耐盐性的初步分级 | 第44页 |
2.2.4 盐碱土对甘蓝型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44-45页 |
2.2.5 两种土壤条件下油菜幼苗生长的差异分析 | 第45-46页 |
2.2.6 两种土壤条件下油菜叶片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差异分析 | 第46-48页 |
2.3 讨论 | 第48-50页 |
3 甘蓝型油菜苗期耐盐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第50-82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3页 |
3.1.1 材料来源 | 第50页 |
3.1.2 表型考察 | 第50-52页 |
3.1.3 表型数据分析 | 第52页 |
3.1.4 群体结构和亲缘关系分析 | 第52-53页 |
3.1.5 关联分析 | 第53页 |
3.1.6 候选基因预测 | 第53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53-73页 |
3.2.1 表型变异 | 第53-58页 |
3.2.2 自然群体的群体结构 | 第58-60页 |
3.2.3 关联分析最优统计模型的选择 | 第60-62页 |
3.2.4 耐盐相关性状关联分析结果 | 第62-70页 |
3.2.5 耐盐相关候选基因 | 第70-73页 |
3.3 讨论 | 第73-82页 |
3.3.1 油菜的耐盐性和地上部分钠离子含量的相关性 | 第73-74页 |
3.3.2 环境对油菜盐胁迫的影响 | 第74-75页 |
3.3.3 群体结构对结果的影响和不同模型的比较 | 第75-76页 |
3.3.4 关联分析解析油菜苗期耐盐相关性状 | 第76-77页 |
3.3.5 油菜耐盐性受生长发育时期的影响 | 第77-78页 |
3.3.6 油菜盐胁迫响应相关候选基因 | 第78-81页 |
3.3.7 小结和下一步工作安排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8页 |
附表 | 第98-108页 |
附录 作者简介、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108-109页 |
致谢 | 第109-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