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少数民族文学论文

壮族“末伦”《昭君和番》文本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7页
    第一节 研究综述第9-15页
        一、壮族方块壮字相关的研究第9-12页
        二、与“末伦”相关的研究第12-14页
        三、“昭君和番”相关文本的研究第14-15页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第15-16页
    第三节 研究的目标、思路和方法第16-17页
第二章 文本的相关情况第17-26页
    第一节 作者及文本简介第17-18页
    第二节 文本内容梗概第18-22页
    第三节 “末伦”曲艺的演出情况第22-23页
    第四节 文本流传区域的人文生态环境第23-26页
第三章 文本展现的语音情况第26-32页
    第一节 声母及其特点第26-27页
    第二节 韵母及其特点第27-30页
    第三节 声调及其特点第30-32页
第四章 文本的用字情况分析第32-44页
    第一节 文本中的字及其出现的次数第32-42页
        一、借汉字第32-38页
        二、自造字第38-42页
    第二节 文本文字的特点第42-44页
        一、字无定型第43页
        二、形同汉字第43页
        三、繁体字、简体字、自造字并存第43页
        四、借汉字数量占优第43-44页
第五章 文本的方块壮字第44-54页
    第一节 文本的借汉字第44-48页
    第二节 文本的自造字第48-50页
        一、形声字第48-49页
        二、减笔字第49页
        三、换笔字第49页
        四、变形字第49-50页
    第三节 文本方言词及其文化解读第50-54页
第六章 《昭君和番》的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第54-68页
    第一节 文本的艺术特色第54-59页
        一、修辞手法丰富多样第54-56页
        二、神奇浪漫的文学想象第56-59页
    第二节 文本的文化内涵第59-68页
        一、“以歌代言”的壮族文化传统第60-64页
        二、壮汉文化的交融第64-68页
结语第68-70页
文本译注第70-296页
附录第296-302页
参考文献第302-304页
致谢第304-30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第306页

论文共3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张中行忆旧散文研究
下一篇:对法汉语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及中级班教学实践探究--以中国正色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