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7页 |
| 1.2 随机激励下振动能量采集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1.3 随机共振和相干共振 | 第18-19页 |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9-22页 |
| 第二章 基于MELNIKOV方法的非线性能量采集参数研究 | 第22-48页 |
| 2.1 引言 | 第22页 |
| 2.2 基础激励下的同宿分岔研究 | 第22-33页 |
| 2.2.1 模型描述 | 第23-25页 |
| 2.2.2 Melnikov理论分析 | 第25-28页 |
| 2.2.3 能量采集参数优化 | 第28-29页 |
| 2.2.4 数值模拟 | 第29-33页 |
| 2.3 参数激励能量采集系统的同宿分岔 | 第33-46页 |
| 2.3.1 分布参数模型 | 第33-37页 |
| 2.3.2 Melnikov条件 | 第37-40页 |
| 2.3.3 数值模拟 | 第40-42页 |
| 2.3.4 谐波激励的响应 | 第42-45页 |
| 2.3.5 实验验证 | 第45-46页 |
| 2.4 结论 | 第46-48页 |
| 第三章 单自由度集中参数能量采集模型的相干共振 | 第48-74页 |
| 3.1 前言 | 第48页 |
| 3.2 宽频激励下能量采集模型的相干共振 | 第48-56页 |
| 3.2.1 压电振动能量采集模型 | 第48-51页 |
| 3.2.2 平稳随机振动 | 第51-53页 |
| 3.2.3 数值模拟 | 第53-56页 |
| 3.3 分数阶能量采集系统 | 第56-63页 |
| 3.3.1 模型描述 | 第56-57页 |
| 3.3.2 数值模拟 | 第57-63页 |
| 3.4 复合式能量采集系统 | 第63-72页 |
| 3.4.1 模型描述 | 第63-64页 |
| 3.4.2 平衡点静态分岔分析 | 第64-66页 |
| 3.4.3 数值模拟 | 第66-69页 |
| 3.4.3.1 确定性激励 | 第66-68页 |
| 3.4.3.2 随机激励 | 第68-69页 |
| 3.4.4 实验验证 | 第69-72页 |
| 3.5 结论 | 第72-74页 |
| 第四章 受压-压电梁模型的相干共振以及随机共振 | 第74-90页 |
| 4.1 前言 | 第74页 |
| 4.2 受压-压电梁模型的相干共振 | 第74-80页 |
| 4.2.1 模型描述 | 第74-77页 |
| 4.2.2 数值模拟 | 第77-80页 |
| 4.2.2.1 谐波激励情形 | 第77-79页 |
| 4.2.2.2 随机激励 | 第79-80页 |
| 4.3 受压-压电梁能量采集系统的随机共振 | 第80-88页 |
| 4.3.1 随机共振方法 | 第81-82页 |
| 4.3.2 结构描述和建模 | 第82-85页 |
| 4.3.3 数值模拟 | 第85-88页 |
| 4.4 结论 | 第88-90页 |
| 第五章 基于磁耦合的改进双稳态能量采集系统的相干共振 | 第90-104页 |
| 5.1 前言 | 第90页 |
| 5.2 模型分析 | 第90-96页 |
| 5.3 数值模拟 | 第96-102页 |
| 5.3.1 谐波激励下的响应 | 第96-99页 |
| 5.3.2 随机激励下的响应 | 第99-102页 |
| 5.4 结论 | 第102-104页 |
| 第六章 三稳态能量采集系统的相干共振与动力学行为 | 第104-116页 |
| 6.1 前言 | 第104页 |
| 6.2 模型分析 | 第104-107页 |
| 6.3 数值模拟 | 第107-112页 |
| 6.3.1 谐波激励下的响应 | 第108-109页 |
| 6.3.2 随机激励下的响应 | 第109-112页 |
| 6.4 实验验证 | 第112-115页 |
| 6.5 结论 | 第115-116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6-120页 |
| 7.1 论文的工作总结 | 第116-117页 |
| 7.2 今后的工作 | 第117-12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0-128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128-130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 第130-132页 |
| 致谢 | 第132-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