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分层方法在足量抗凝治疗非高危急性肺栓塞的应用价值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1章 临床研究 | 第12-29页 |
1.1 资料与方法 | 第12-15页 |
1.1.1 研究对象 | 第12页 |
1.1.2 分组与处理 | 第12-13页 |
1.1.3 资料收集 | 第13-14页 |
1.1.4 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14页 |
1.1.5 质量控制 | 第14-15页 |
1.2 结果 | 第15-16页 |
1.2.1 治疗效果 | 第15页 |
1.2.2 不良反应 | 第15-16页 |
1.3 讨论 | 第16-23页 |
1.3.1 流行病学 | 第16页 |
1.3.2 危险因素 | 第16-17页 |
1.3.3 临床表现 | 第17页 |
1.3.4 辅助检查 | 第17-19页 |
1.3.5 危险度分层 | 第19-20页 |
1.3.6 治疗方法 | 第20-23页 |
1.3.7 总结与展望 | 第23页 |
1.4 结论 | 第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9页 |
第2章 综述 急性肺栓塞抗凝治疗的研究进展 | 第29-46页 |
2.1 急性肺栓塞的流行病学 | 第29页 |
2.2 急性肺栓塞的病因 | 第29-30页 |
2.2.1 血栓形成 | 第29-30页 |
2.2.2 心脏疾病 | 第30页 |
2.2.3 肿瘤 | 第30页 |
2.2.4 妊娠与分娩 | 第30页 |
2.2.5 其他少见病因 | 第30页 |
2.3 急性肺栓塞的病理生理学 | 第30-32页 |
2.3.1 血液动力学改变 | 第30-31页 |
2.3.2 气体交换障碍 | 第31页 |
2.3.3 肺梗死 | 第31页 |
2.3.4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 第31-32页 |
2.4 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表现 | 第32页 |
2.5 急性肺栓塞的辅助检查 | 第32-34页 |
2.5.1 血浆D-二聚体 | 第32页 |
2.5.2 脑钠肽和肌钙蛋白 | 第32-33页 |
2.5.3 动脉血气分析 | 第33页 |
2.5.4 心电图 | 第33页 |
2.5.5 X线胸片 | 第33页 |
2.5.6 超声心动图 | 第33-34页 |
2.5.7 CT肺动脉造影 | 第34页 |
2.5.8 放射性核素肺通气/血流灌注显像 | 第34页 |
2.5.9 磁共振肺动脉造影 | 第34页 |
2.5.10 肺动脉造影 | 第34页 |
2.6 急性肺栓塞的诊断 | 第34-36页 |
2.7 急性肺栓塞的危险度分层 | 第36页 |
2.8 急性肺栓塞的治疗 | 第36-39页 |
2.8.1 一般处理和呼吸循环支持治疗 | 第36-37页 |
2.8.2 溶栓治疗 | 第37页 |
2.8.3 抗凝治疗 | 第37-39页 |
2.9 总结与展望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附录A 患者信息登记表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导师简介 | 第49-50页 |
作者简介 | 第50-5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