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新型生物脱氮技术 | 第10-13页 |
1.1.1 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技术 | 第10-11页 |
1.1.2 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技术 | 第11-12页 |
1.1.3 厌氧氨氧化脱氮技术 | 第12页 |
1.1.4 好氧反硝化脱氮技术 | 第12-13页 |
1.2 好氧反硝化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及研究方案 | 第16-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7页 |
1.3.4 研究方案 | 第17-18页 |
1.3.5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好氧反硝化工艺的启动研究 | 第19-27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1页 |
2.1.1 试验装置及接种污泥 | 第19-20页 |
2.1.2 运行条件及进水组成 | 第20-21页 |
2.1.3 检测方法 | 第21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1-25页 |
2.2.1 好氧反硝化SBR生物脱氮工艺启动阶段的运行性能 | 第21-23页 |
2.2.2 不同A/O运行模式下好氧反硝化SBR生物脱氮工艺的运行性能 | 第23-25页 |
2.3 本章结论 | 第25-27页 |
第三章 不同基质和运行模式对好氧反硝化工艺脱氮效率的影响 | 第27-36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27-29页 |
3.1.1 运行条件与进水组成 | 第27页 |
3.1.2 运行模式 | 第27-28页 |
3.1.3 检测方法 | 第28-29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29-35页 |
3.2.1 长期运行 | 第29-31页 |
3.2.2 不同基质和运行模式对好氧反硝化的影响 | 第31-33页 |
3.2.3 好氧反硝化SBR工艺N_2O产生过程研究 | 第33-35页 |
3.4 本章结论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微生物群落演化规律 | 第36-48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6-38页 |
4.1.1 生物样品采集 | 第36页 |
4.1.2 微生物分析方法 | 第36页 |
4.1.3 分析指标 | 第36-38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38-46页 |
4.2.1 门水平上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比较 | 第38-40页 |
4.2.2 属水平上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 | 第40-46页 |
4.3 本章结论 | 第46-48页 |
结论及建议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建议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65页 |
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