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壳聚糖的简介 | 第12-15页 |
1.1.1 壳聚糖来源及性质 | 第12-13页 |
1.1.2 壳聚糖的应用 | 第13-15页 |
1.2 抗生素的简介 | 第15-18页 |
1.2.1 我国抗生素污染现状 | 第16页 |
1.2.2 国内外抗生素废水的处理方法 | 第16-18页 |
1.3 多孔炭的简介 | 第18-19页 |
1.3.1 多孔炭的性质 | 第18-19页 |
1.3.2 多孔炭材料的应用 | 第19页 |
1.4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19-22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壳聚糖/酵母菌复合炭微球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 | 第22-36页 |
2.1 引言 | 第22-2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3-24页 |
2.2.1 吸附剂的制备 | 第23-24页 |
2.2.2 表面极性的测试 | 第24页 |
2.2.3 吸附性能测试 | 第2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4-35页 |
2.3.1 壳聚糖/酵母菌复合炭微球的形成机理及SEM分析 | 第24-27页 |
2.3.2 XRD分析 | 第27页 |
2.3.3 FTIR分析 | 第27-28页 |
2.3.4 表面极性分析 | 第28-29页 |
2.3.5 表面酸性基团的测定 | 第29页 |
2.3.6 对强力霉素的吸附性能 | 第29-30页 |
2.3.7 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30-31页 |
2.3.8 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31-32页 |
2.3.9 吸附等温模型 | 第32-33页 |
2.3.10 吸附动力学 | 第33-34页 |
2.3.11 吸附热力学 | 第34-35页 |
2.4 结论 | 第35-36页 |
第三章 Fe_3O_4@壳聚糖炭微球对强力霉素的吸附性能及其再生性能研究 | 第36-58页 |
3.1 引言 | 第36-3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7-39页 |
3.2.1 吸附剂的制备 | 第37-38页 |
3.2.2 Fe_3O_4@壳聚糖复合炭微球的结构表征 | 第38页 |
3.2.3 固定床实验 | 第38-39页 |
3.2.4 非均相芬顿氧化再生 | 第3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9-56页 |
3.3.1 Fe_3O_4@壳聚糖复合炭微球的形成机理与SEM分析 | 第39-43页 |
3.3.2 FTIR分析 | 第43-44页 |
3.3.3 XRD分析 | 第44-45页 |
3.3.4 N_(2-)吸附/脱附 | 第45-46页 |
3.3.5 固定床吸附去除强力霉素废水溶液 | 第46-50页 |
3.3.6 数学模型分析 | 第50-53页 |
3.3.7 MCM的非均相芬顿氧化再生实验 | 第53-56页 |
3.4 结论 | 第56-58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建议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功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