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神矿区某煤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与恢复治理方案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地质环境研究 | 第10-12页 |
1.2.2 矿山地质环境研究 | 第12-13页 |
1.2.3 榆林市煤矿地质环境研究 | 第13-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3.3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7页 |
1.4 论文的主要成果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矿山基本情况 | 第18-34页 |
2.1 矿山地理位置 | 第18-19页 |
2.1.1 矿山位置、范围与交通 | 第18-19页 |
2.1.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19页 |
2.2 矿权设置、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 | 第19-20页 |
2.3 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 第20-34页 |
2.3.1 建设规模 | 第20页 |
2.3.2 地面建设工程 | 第20-24页 |
2.3.3 开采煤层 | 第24-26页 |
2.3.4 井下工程 | 第26-31页 |
2.3.5 安全煤柱留设 | 第31页 |
2.3.6 主要污染物防治 | 第31-33页 |
2.3.7 绿化 | 第33-34页 |
第三章 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 第34-56页 |
3.1 自然地理 | 第34-37页 |
3.1.1 气象 | 第34-35页 |
3.1.2 水文 | 第35-36页 |
3.1.3 土壤、植被及土地利用现状 | 第36-37页 |
3.2 地形地貌 | 第37-38页 |
3.3 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 | 第38-41页 |
3.3.1 地层岩性 | 第38-39页 |
3.3.2 含煤地层 | 第39-40页 |
3.3.3 地质构造 | 第40页 |
3.3.4 地震 | 第40-41页 |
3.4 水文地质条件 | 第41-48页 |
3.4.1 地表水 | 第41页 |
3.4.2 地下水含水层 | 第41-46页 |
3.4.3 地下水隔水层 | 第46-47页 |
3.4.4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 第47-48页 |
3.4.5 矿井充水条件分析 | 第48页 |
3.5 工程地质条件 | 第48-54页 |
3.5.1 岩土体类型及特征 | 第48-51页 |
3.5.2 岩土体结构类型及质量等级 | 第51页 |
3.5.3 可采煤层顶、底板特征及稳定性 | 第51-54页 |
3.6 人类工程活动情况 | 第54-56页 |
3.6.1 村庄居民 | 第54-55页 |
3.6.2 交通道路 | 第55-56页 |
第四章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 第56-89页 |
4.1 评估区范围和级别的确定 | 第56-58页 |
4.1.1 评估区范围的确定 | 第56-57页 |
4.1.2 评估级别的确定 | 第57-58页 |
4.2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 | 第58-59页 |
4.2.1 地质灾害影响现状评估 | 第58页 |
4.2.2 采矿活动对含水层影响现状评估 | 第58页 |
4.2.3 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现状评估 | 第58-59页 |
4.2.4 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影响现状评估 | 第59页 |
4.2.5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分区 | 第59页 |
4.3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 | 第59-89页 |
4.3.1 地质灾害影响预测评估 | 第59-72页 |
4.3.2 采矿活动对含水层影响预测评估 | 第72-80页 |
4.3.3 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预测评估 | 第80-81页 |
4.3.4 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影响预测评估 | 第81-85页 |
4.3.5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分区 | 第85-89页 |
第五章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 | 第89-93页 |
5.1 分区原则及方法 | 第89-90页 |
5.1.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原则 | 第89页 |
5.1.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方法 | 第89-90页 |
5.2 分区评述 | 第90-93页 |
5.2.1 重点防治区(Ⅰ) | 第90-91页 |
5.2.2 次重点防治区(Ⅱ) | 第91-93页 |
第六章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 第93-103页 |
6.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原则 | 第93页 |
6.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目标和任务 | 第93-95页 |
6.2.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目标 | 第93-94页 |
6.2.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任务 | 第94-95页 |
6.3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部署 | 第95-96页 |
6.3.1 部署原则 | 第95页 |
6.3.2 总体部署 | 第95-96页 |
6.4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 | 第96-103页 |
6.4.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 | 第96-101页 |
6.4.2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 | 第101-103页 |
结论 | 第103-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8页 |
致谢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