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引言 | 第10-12页 |
1.2 回音壁模式的介质微腔简介 | 第12-16页 |
1.2.1 回音壁模式的研究历史 | 第12-14页 |
1.2.2 回音壁模式腔传感 | 第14-16页 |
1.3 表面等离激元简介 | 第16-21页 |
1.3.1 表面等离激元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3.2 量子化表面等离激元的基本研究历史 | 第17页 |
1.3.3 表面等离激元的主要应用 | 第17-21页 |
第二章 介质微腔与表面等离子体腔基础与数值方法 | 第21-38页 |
2.1 回音壁模式微腔基础 | 第21-25页 |
2.2 表面等离激元基本原理 | 第25-31页 |
2.2.1 表面等离激元的性质与分类 | 第25-31页 |
2.3 电磁场研究中的数值方法 | 第31-38页 |
2.3.1 有限元理论基础 | 第32-33页 |
2.3.2 有限元建模与网格划分 | 第33-38页 |
第三章 表面等离激元与介质腔传感 | 第38-57页 |
3.1 基于微腔频谱变化的传感 | 第38-45页 |
3.2 基于模式谱宽变化的腔传感 | 第45-47页 |
3.3 基于系统反常点的传感方案 | 第47-50页 |
3.4 基于相对谱强度的传感现象 | 第50-57页 |
第四章 增益与耗散对于腔性质的影响 | 第57-75页 |
4.1 基于增益耗散结构的时间空间反演对称的基础理论 | 第57-59页 |
4.2 回音壁腔中的时间-宇称对称行为 | 第59-66页 |
4.3 时间-宇称对称与反常点传感 | 第66-71页 |
4.4 时间-宇称对称与信号的方向性传输 | 第71-75页 |
第五章 介质腔与回音壁腔的调控 | 第75-97页 |
5.1 回音壁的表面等离激元的模式频率与强度调控 | 第75-82页 |
5.2 介质光机械中的相互作用调制 | 第82-85页 |
5.3 介质腔中光子调控声子磁子相互作用 | 第85-92页 |
5.4 电磁耦合的双机械振子之间的驱动传导 | 第92-97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9页 |
致谢 | 第109-11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