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绪论 | 第15-37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价值 | 第15-20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5-18页 |
二、研究价值 | 第18-2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发展趋势 | 第20-30页 |
一、国内研究述评 | 第20-26页 |
二、国外研究述评 | 第26-30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 第30-34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30-31页 |
二、研究框架 | 第31-34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34-37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34-35页 |
二、研究创新之处 | 第35-37页 |
第一章 地方政府施策能力与央地关系 | 第37-74页 |
第一节 央地关系视域下的地方政府施策能力 | 第37-52页 |
一、地方政府施策能力研究的一般理论 | 第37-41页 |
二、地方政府施策能力的内涵界定 | 第41-48页 |
三、地方政府施策能力的支撑体系 | 第48-52页 |
第二节 地方政府施策能力变迁与央地权力互动 | 第52-59页 |
一、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施策能力变迁 | 第53-57页 |
二、央地权力互动中的地方政府施策能力 | 第57-59页 |
第三节 地方政府施策能力的总体评价与区域差异 | 第59-73页 |
一、地方政府施策能力的评价标准与总体评价 | 第60-65页 |
二、地方政府施策能力的区域差异与央地关系走向 | 第65-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二章 地方政府施策能力的实现与不当运用 | 第74-104页 |
第一节 宪法框架下地方政府施策能力的实现 | 第74-78页 |
一、央地关系的宪法保障 | 第74-75页 |
二、地方政府施策能力的宪法实践路径 | 第75-76页 |
三、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难点 | 第76-78页 |
第二节 地方政府施策能力的不当运用 | 第78-88页 |
一、权责矛盾:地方化治理机制的难解之题 | 第79-82页 |
二、执行偏差:权力约束机制非制度化后果 | 第82-85页 |
三、结构张力:同构型治理体系的负面影响 | 第85-88页 |
第三节 地方政府施策能力不当运用之要因 | 第88-103页 |
一、央地权力属性及其权限的立法不足 | 第89-93页 |
二、国家意志贯彻过程中的制度障碍 | 第93-96页 |
三、地方政府权力异化与自主性负面效应 | 第96-98页 |
四、中央决策的非均衡性与地方适用 | 第98-100页 |
五、地方施策资源和环境的限制与约束 | 第100-103页 |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第三章 地方政府施策能力不当运用之例证 | 第104-128页 |
第一节 不同政策领域的案例研究 | 第104-117页 |
一、案例一:农地非农开发背后的地方行为模式 | 第104-108页 |
二、案例二:精准扶贫政策的地方治理策略 | 第108-112页 |
三、案例三:地方环境保护政策执行的内在逻辑 | 第112-117页 |
第二节 基于地方实践导向的再思考 | 第117-122页 |
一、超越“集权-分权”认知范式 | 第118-119页 |
二、“央地合作”模式的正面效应 | 第119-121页 |
三、地方试点与政府施策能力创新 | 第121-122页 |
第三节 地方政府施策能力提升与央地关系改革方向 | 第122-126页 |
一、有为政府:中央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 第123-124页 |
二、责任政府: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优化 | 第124-125页 |
三、法治政府:地方政府施策能力提升目标 | 第125-126页 |
本章小结 | 第126-128页 |
第四章 地方政府施策能力不当运用之规制 | 第128-169页 |
第一节 推进央地关系制度化的法治路径 | 第128-139页 |
一、加强中央与地方权力配置立法 | 第129-134页 |
二、探索制定《中央与地方关系法》 | 第134-136页 |
三、创设央地争议多元调处机制 | 第136-139页 |
第二节 破除地方政府施策能力提升的制度障碍 | 第139-147页 |
一、完善地方垂直管理体制 | 第140-142页 |
二、建立地方利益表达与协调机制 | 第142-144页 |
三、优化中央决策多元参与机制 | 第144-147页 |
第三节 构建地方政府现代政策执行体系 | 第147-168页 |
一、增强地方政府施策能力的重点领域 | 第147-155页 |
二、改进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的控制机制 | 第155-163页 |
三、跨省域地方治理与国家政策资源配置 | 第163-168页 |
本章小结 | 第168-169页 |
第五章 地方政府施策能力提升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 第169-200页 |
第一节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维度与层级 | 第169-180页 |
一、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维度 | 第170-177页 |
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层级 | 第177-180页 |
第二节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地方治理 | 第180-190页 |
一、地方政府施策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微观基础 | 第180-184页 |
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地方治理结构 | 第184-188页 |
三、国家治理能力的地方实践方式与运行机制 | 第188-190页 |
第三节 构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地方治理体系 | 第190-199页 |
一、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为核心的规则体系 | 第191-195页 |
二、以民主决策和科学施策为内容的责任体系 | 第195-197页 |
三、以国家权力和政府职能为主导的保障体系 | 第197-19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9-200页 |
结语: 增强地方政府施策能力,推动地方治理能力现代化 | 第200-205页 |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200-203页 |
一、央地关系法治化是增强地方政府施策能力的基本要求 | 第200-201页 |
二、地方治理法治化是增强地方政府施策能力的必然选择 | 第201-203页 |
第二节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203-205页 |
参考文献 | 第205-227页 |
附录 | 第227-230页 |
致谢 | 第230-23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2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