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0页 |
第2章 刑法修订协调性的概述 | 第10-15页 |
2.1 刑法修订协调性的内涵 | 第10-11页 |
2.2 刑法修订协调性的理论依据 | 第11-12页 |
2.3 刑法修正案的协调表现 | 第12-15页 |
2.3.1 顺应刑事司法实践 | 第12-13页 |
2.3.2 回应刑法解释 | 第13页 |
2.3.3 衔接国际刑法发展趋势 | 第13-15页 |
第3章 刑法修订的失调问题 | 第15-25页 |
3.1 刑法修订的外部失调 | 第15-18页 |
3.1.1 与立法法间的失调 | 第15-16页 |
3.1.2 与其他部门法间的失调 | 第16-18页 |
3.2 刑法修订的内部失调 | 第18-25页 |
3.2.1 内部体系修订的失调 | 第18-19页 |
3.2.1.1 章节位置安置问题 | 第18页 |
3.2.1.2 关于“刑法第X条之一”的问题 | 第18-19页 |
3.2.2 内部内容修订的失调 | 第19-25页 |
3.2.2.1 罪刑关系上的失调 | 第19-21页 |
3.2.2.2 刑罚制度上的失调 | 第21-22页 |
3.2.2.3 量刑情节上的失调 | 第22页 |
3.2.2.4 法律用语上的失调 | 第22-24页 |
3.2.2.5 犯罪构成上的失调 | 第24-25页 |
第4章 刑法修订协调的具体路径 | 第25-38页 |
4.1 优化刑法修订技术 | 第25-29页 |
4.1.1 科学的立法技术是刑法修订协调的关键 | 第25-26页 |
4.1.2 注重刑法修订的评估技术 | 第26-27页 |
4.1.3 规范刑法修订的语言表达技术 | 第27-29页 |
4.1.4 改进刑法修订的结构营造技术 | 第29页 |
4.2 进一步提升刑法修正案的修订主体水平 | 第29-33页 |
4.2.1 高质量的立法队伍是刑法修订协调的前提 | 第29-30页 |
4.2.2 优化立法者结构,加强立法队伍建设 | 第30-31页 |
4.2.3 提升立法者理性吸收民意的能力 | 第31-33页 |
4.3 建立健全刑法修订的监督机制 | 第33-38页 |
4.3.1 健全的监督机制是刑法修订协调的保障 | 第33页 |
4.3.2 完善刑法修订的公众监督机制 | 第33-34页 |
4.3.3 注重刑事法规的汇编与编纂工作 | 第34-36页 |
4.3.4 严格规范刑法修正案议题的审议与表决制度 | 第36-38页 |
第5章 结语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