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5页 |
第一节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第二节 研究思路 | 第12-15页 |
第一章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与西方在中传教士的交际关系 | 第15-26页 |
第一节 严复与西方在中传教士的交际关系 | 第15-18页 |
第二节 梁启超与西方在中传教士的交际关系 | 第18-23页 |
第三节 鲁迅与西方在中传教士的交际关系 | 第23-26页 |
第二章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与西方在中传教士的中国“国民性”批判的话语关系 | 第26-52页 |
第一节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国民性”批判综述 | 第26-40页 |
一、严复的中国“国民性”批判 | 第26-27页 |
二、梁启超的中国“国民性”批判 | 第27-34页 |
三、鲁迅的中国“国民性”批判 | 第34-40页 |
第二节 西方在中传教士的中国“国民性”批判 | 第40-47页 |
一、西方近代历史下的中国“国民性”批判渊源 | 第40-43页 |
二、中国近代历史下的西方在中传教士的中国“国民性”批判 | 第43-47页 |
第三节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与西方在中传教士的中国“国民性” 批判话语的互动 | 第47-52页 |
一、西方在中传教士话语对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国民性”批判的“他者”影响 | 第47-49页 |
二、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对西方在中传教士中国“国民性”批判的“目的”割裂 | 第49-52页 |
第三章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国民性”批判与西方在中传教士话语的相关评价问题 | 第52-63页 |
第一节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国民性”批判的评价问题 | 第52-54页 |
第二节 西方在中传教士身份和话语的评价问题 | 第54-56页 |
第三节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国民性”批判与西方在中传教士话语关系的评价问题 | 第56-63页 |
一、西方在中传教士话语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国民性”话语来源的一部分 | 第56-58页 |
二、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国民性”批判对西方在中传教士话语进行了“拿来” | 第58-63页 |
结语 | 第63-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70-71页 |
附录:李提摩太年谱简编 | 第71-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