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清除法 | 第10-11页 |
1.2.2 融化法 | 第11-12页 |
1.2.3 其他法 | 第12-13页 |
1.2.4 国内外水热式融雪化冰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桥面融雪系统埋管铺设及融雪原理 | 第16-26页 |
2.1 桥面融雪系统埋管铺设 | 第16-18页 |
2.1.1 管网的连接方式 | 第17页 |
2.1.2 输水主管道与埋管管材的要求 | 第17-18页 |
2.1.3 埋管直径的选取 | 第18页 |
2.1.4 埋管内加热循环流体的要求 | 第18页 |
2.2 传热学基本理论 | 第18-25页 |
2.2.1 热传导 | 第18-20页 |
2.2.2 对流换热系数分析 | 第20-22页 |
2.2.3 辐射换热系数分析 | 第22-24页 |
2.2.4 综合换热系数分析 | 第24-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埋管桥面传热模型建立及温度场分析 | 第26-50页 |
3.1 有限单元法原理 | 第26-33页 |
3.1.1 有限单元法 | 第26页 |
3.1.2 变分原理 | 第26-29页 |
3.1.3 温度场的求解 | 第29-30页 |
3.1.4 埋管桥面热力模型假设 | 第30页 |
3.1.5 热流耦合算法 | 第30-32页 |
3.1.6 埋管沿程水温的计算 | 第32-33页 |
3.2 传热模型的建立 | 第33-35页 |
3.2.1 单元的选取 | 第33页 |
3.2.2 模型的建立 | 第33-34页 |
3.2.3 定解条件的选取 | 第34页 |
3.2.4 系统参数的选取 | 第34-35页 |
3.3 瞬态工况数值模拟及结果分析 | 第35-48页 |
3.3.1 下表面绝热与否对桥面板温度场的影响 | 第35-39页 |
3.3.2 桥面板下表面绝热与否对埋管温度场影响 | 第39-40页 |
3.3.3 不同时刻通入温泉水对加热桥面所需时间的影响 | 第40-41页 |
3.3.4 不同流速对加热桥面所需时间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5 进水.水温对桥面温度场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6 埋深对桥面温度场的影响 | 第43-45页 |
3.3.7 管间距对桥面温度场的影响 | 第45-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四章 埋管桥面结构层温度效应分析 | 第50-64页 |
4.1 模型建立 | 第50-56页 |
4.1.1 铺装层力学特性 | 第50页 |
4.1.2 桥面埋管力学特性 | 第50-54页 |
4.1.3 计算模型 | 第54-56页 |
4.2 未加热桥面的应力分析 | 第56-59页 |
4.2.1 埋管桥面板应力分析结果 | 第56-57页 |
4.2.2 不同埋管布设方案铺装层和埋管极值应力变形分析 | 第57-59页 |
4.3 稳态工况桥面的应力分析 | 第59-63页 |
4.3.1 不同工况桥面铺装层应力分析 | 第59-61页 |
4.3.2 不同埋管布设方案铺装层和埋管极值应力变形分析 | 第61-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埋管桥面结构层耦合应力分析 | 第64-72页 |
5.1 标准轴载作用下埋管桥面沥青层应力分析 | 第64-68页 |
5.1.1 桥面板荷载加载模型 | 第64页 |
5.1.2 无埋管桥面铺装层荷载应力变形分析 | 第64-66页 |
5.1.3 不同工况埋管桥面铺装层荷载应力变形分析 | 第66-67页 |
5.1.4 不同管网工况对埋管应力应变的影响 | 第67-68页 |
5.2 温度车载耦合作用下桥面应力分析 | 第68-70页 |
5.2.1 不同工况埋管桥面铺装层耦合应力变形分析 | 第68-69页 |
5.2.2 不同管网工况埋管耦合应力变形 | 第69-7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主要结论及展望 | 第72-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