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外科学论文--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论文--矫形外科手术学论文--骨骼手术论文

腰椎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生物力学特性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5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3-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5-22页
        1.2.1 腰椎的主要解剖结构第15-17页
        1.2.2 腰椎椎间融合术的发展现状第17-19页
        1.2.3 腰椎椎间融合生物力学实验研究现状第19-20页
        1.2.4 有限元分析在腰椎椎间融合的应用现状第20-22页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2-23页
    1.4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第23-25页
第二章 椎间盘纤维环超弹性力学行为研究第25-35页
    2.1 引言第25-26页
    2.2 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超弹性本构模型的一般形式第26页
    2.3 纤维环各向异性超弹性本构方程第26-29页
    2.4 纤维环本构模型的二次开发第29-33页
        2.4.1 不变量编号与能量函数偏微分数组存储第30-31页
        2.4.2 需要定义的变量第31-32页
        2.4.3 传递信息的变量第32-33页
    2.5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三章 正常腰椎L4-L5节段有限元模型建立及验证第35-43页
    3.1 引言第35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5-40页
        3.2.1 实验对象第35页
        3.2.2 建模的步骤方法第35-36页
        3.2.3 二维图像数据采集与三维几何模型重建第36-37页
        3.2.4 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第37-39页
        3.2.5 模型的计算及验证第39-40页
    3.3 结果第40-42页
        3.3.1 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第40-41页
        3.3.2 模型验证第41-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有限元模拟研究第43-57页
    4.1 引言第43页
    4.2 材料和方法第43-47页
        4.2.1 实验对象第43页
        4.2.2 融合器Cage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模型的建立第43-45页
        4.2.3 TLIF融合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45页
        4.2.4 接触与边界载荷条件第45-46页
        4.2.5 融合器不同角度植入方式的实现第46-47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7-54页
        4.3.1 融合节段稳定性第47-48页
        4.3.2 融合器与终板接触界面上的应力分布第48-49页
        4.3.3 椎间融合器的应力分布第49-50页
        4.3.4 椎间盘纤维环的应力分布第50-52页
        4.3.5 椎弓根螺钉-连接棒的应力分布第52-54页
    4.4 讨论第54-56页
    4.5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TLIF术单侧固定融合稳定性的实验研究第57-67页
    5.1 引言第57页
    5.2 材料和方法第57-61页
        5.2.1 标本准备第57-58页
        5.2.2 方案设计第58-59页
        5.2.3 加载装置和运动检测系统第59-60页
        5.2.4 测试方案第60-61页
    5.3 实验结果第61-63页
        5.3.1 融合节段稳定性第61页
        5.3.2 邻近节段稳定性第61-63页
    5.4 讨论第63-65页
    5.5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7-69页
    6.1 基本结论第67-68页
    6.2 工作展望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5页
致谢第75-7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及申请的专利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EOW和银制剂对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研究
下一篇:椎间盘髓核突出与交感性神经行为异常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