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7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第1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7-26页 |
1.1 概念界定 | 第17-21页 |
1.1.1 县级政府 | 第17页 |
1.1.2 依法行政 | 第17-18页 |
1.1.3 机制 | 第18-19页 |
1.1.4 动力机制 | 第19-21页 |
1.2 理论基础 | 第21-26页 |
1.2.1 动机理论 | 第21-22页 |
1.2.2 激励理论 | 第22-23页 |
1.2.3 权力制约理论 | 第23-24页 |
1.2.4 行政职责本位理论 | 第24-26页 |
第2章 县级政府依法行政动力机制的动因 | 第26-39页 |
2.1 县级政府依法行政动力机制的内生动因 | 第26-30页 |
2.1.1 执政理念的变化 | 第26-27页 |
2.1.2 政治使命和责任担当 | 第27-28页 |
2.1.3 对法的价值认同 | 第28-29页 |
2.1.4 县级政府组织的法治文化 | 第29-30页 |
2.2 县级政府依法行政动力机制的外在动因 | 第30-36页 |
2.2.1 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 | 第30-31页 |
2.2.2 制度对行政权力的约束 | 第31-33页 |
2.2.3 相关机关的约束与督查 | 第33-34页 |
2.2.4 社会监督 | 第34-35页 |
2.2.5 对行政主体个人的考核激励 | 第35-36页 |
2.3 内生动因与外在动因之间的关系 | 第36-39页 |
第3章 县级政府依法行政动力机制的形成、运行过程及机制整合 | 第39-54页 |
3.1 县级政府依法行政动力机制的形成 | 第39-46页 |
3.1.1 导向机制 | 第39-41页 |
3.1.2 监督机制 | 第41-42页 |
3.1.3 激励机制 | 第42-44页 |
3.1.4 保障机制 | 第44-46页 |
3.2 县级政府依法行政动力机制的运行过程 | 第46-51页 |
3.2.1 动力开发 | 第46-47页 |
3.2.2 动力转化 | 第47-48页 |
3.2.3 动力培育 | 第48-49页 |
3.2.4 动力反馈 | 第49-51页 |
3.3 县级政府依法行政动力机制的整合 | 第51-54页 |
3.3.1 纵向衔接:引导与推动 | 第51-52页 |
3.3.2 横向配合:激励与监督 | 第52-54页 |
第4章 县级政府依法行政动力机制的优化与创新 | 第54-63页 |
4.1 构建“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复合型制度导向机制 | 第54-56页 |
4.2 完善“政府+公众”互动型沟通运行机制 | 第56-58页 |
4.3 构建“约束与激励”兼容型法治推动机制 | 第58-60页 |
4.4 健全县级政府依法行政保障支持机制 | 第60-63页 |
结语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