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7-9页 |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7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7-9页 |
第2章 南二区西部聚驱区块地质状况 | 第9-22页 |
2.1 区块基本概况 | 第9-10页 |
2.2 区块油层构造特征 | 第10-11页 |
2.3 储层沉积特征 | 第11-22页 |
第3章 开展钻停区块钻停方法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22-34页 |
3.1 钻井停注期间动态变化特征 | 第22-25页 |
3.1.1 钻停区块压力变化情况 | 第22页 |
3.1.2 钻停区块含水、含聚浓度变化情况 | 第22-24页 |
3.1.3 钻停期间含水饱和度变化情况 | 第24-25页 |
3.2 钻井停注恢复初期动态变化特征 | 第25-26页 |
3.3 钻井停注及其恢复初期动态变化特征的机理研究 | 第26-30页 |
3.3.1 典型模型的建立 | 第26-27页 |
3.3.2 钻井停注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 第27-29页 |
3.3.3 钻井停注恢复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 第29-30页 |
3.4 钻停恢复方案的优化设计 | 第30-34页 |
3.4.1 钻井停注恢复注入方案设计的指导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30-31页 |
3.4.2 钻井停注恢复注入方案设计及优化 | 第31-34页 |
第4章 恢复方案实施情况及效果评价 | 第34-41页 |
4.1 注入井钻停恢复调整情况 | 第34-36页 |
4.1.1 高浓度段塞 | 第34页 |
4.1.2 钻停恢复井区跟踪方案调整 | 第34-35页 |
4.1.3 方案调整后,注入剖面得到改善 | 第35-36页 |
4.2 钻停恢复井区恢复情况 | 第36-39页 |
4.3 区块整体效果评价 | 第39-41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作者简介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