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生物学论文--森林生态学论文

闽南山地两种典型林分的生物量及养分积累与分布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27页
    1.1 引言第17-2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7-20页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第20-24页
    1.2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4-26页
        1.2.1 关键的科学问题与研究目标第24-25页
        1.2.2 主要研究内容第25-26页
    1.3 研究技术路线第26-27页
第二章 试验区概况第27-29页
    2.1 地理位置第27页
    2.2 气候情况第27页
    2.3 土壤第27-28页
    2.4 试验地概况第28-29页
第三章 两种典型林分的生长规律比较第29-43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9-30页
        3.1.1 实验方法第29页
        3.1.2 数据处理第29-30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0-41页
        3.2.1 相同立地条件两种林分生长特征比较第30-34页
        3.2.2 坡位对马尾松林分生长影响第34-37页
        3.2.3 坡位对马占相思林分生长影响第37-39页
        3.2.4 生长模型第39-41页
    3.3 小结第41-43页
        3.3.1 相同立地条件两种林分生长特征第41页
        3.3.2 坡位对马尾松生长的影响第41-42页
        3.3.3 坡位对马占相思生长的影响第42页
        3.3.4 生长模型第42-43页
第四章 两种林分的养分积累与分配格局第43-60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3-44页
        4.1.1 试验方法第43-44页
        4.1.2 数据处理第44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4-57页
        4.2.1 林分生物量特征第44-48页
        4.2.2 养分含量第48-57页
    4.3 小结第57-60页
        4.3.1 生物量第57页
        4.3.2 养分积累第57-60页
第五章 两种典型林分乔木层热值特征第60-64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60-61页
        5.1.1 试验方法第60-61页
        5.1.2 数据处理第61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61-63页
        5.2.1 两种典型林分的干重热值特征第61-62页
        5.2.2 不同坡位上两种林分热值特征第62页
        5.2.3 热值和矿质元素的相关性第62-63页
    5.3 小结第63-64页
第六章 两种典型林分的凋落物动态及养分特征第64-78页
    6.1 材料方法第64页
        6.1.1 试验方法第64页
        6.1.2 数据处理第64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64-76页
        6.2.1 不同林分类型凋落物量及其月动态第64-68页
        6.2.2 不同坡位上两种林分的凋落物量动态第68-74页
        6.2.3 不同坡位上乔木层与凋落物热值比较第74-76页
    6.3 小结与讨论第76-78页
第七章 结论第78-83页
    7.1 主要结论第78-81页
        7.1.1 林分生长规律第78-79页
        7.1.2 两种典型林分的生产力与养分积累第79-80页
        7.1.3 热值特征第80-81页
    7.2 研究展望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8页
致谢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豆素对肉牛肉质、瘤胃发酵及菌群影响研究
下一篇:遮光和盐胁迫对黄瓜RFOs合成及SnRK1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