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1.2.1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1-14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3.2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2-14页 |
第2章 风险管理框架下内部控制理论概述 | 第14-19页 |
2.1 内部控制理论概述 | 第14-16页 |
2.1.1 内部控制发展历程 | 第14-16页 |
2.2 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 第16-17页 |
2.2.1 财务与保险层面的风险管理阶段 | 第16页 |
2.2.2 基于整体的风险管理阶段 | 第16-17页 |
2.3 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的关系 | 第17-19页 |
2.3.1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本质上协调共存 | 第17-18页 |
2.3.2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融合——风险管理框架下的内部控制 | 第18-19页 |
第3章 风险管理框架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制度背景 | 第19-23页 |
3.1 风险管理框架下内控体系构建的基础——内控五要素 | 第19页 |
3.2 风险管理框架下企业内控体系构建的关键点分析 | 第19-20页 |
3.2.1 以风险控制为主线 | 第19-20页 |
3.2.2 以与现有管理制度相融合为前提 | 第20页 |
3.3 风险管理框架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流程 | 第20-23页 |
3.3.1 建立内部控制的专门机构 | 第20页 |
3.3.2 确立内部控制目标 | 第20-21页 |
3.3.3 风险识别与评估 | 第21页 |
3.3.4 对确认的风险设计控制活动 | 第21页 |
3.3.5 关注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建设 | 第21页 |
3.3.6 有效发挥监督的作用 | 第21-23页 |
第4章 BJ热力集团风险管理框架下内部控制的实践 | 第23-33页 |
4.1 BJ热力集团概况 | 第23页 |
4.2 BJ热力集团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和运行 | 第23-29页 |
4.2.1 目标设定 | 第23-24页 |
4.2.2 风险识别 | 第24-25页 |
4.2.3 风险评估 | 第25-27页 |
4.2.4 风险应对 | 第27-28页 |
4.2.5 控制活动 | 第28-29页 |
4.3 BJ热力集团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 | 第29-33页 |
4.3.1 内部环境不理想,人力资源政策不完善 | 第29-30页 |
4.3.2 缺乏成熟的安全生产预警机制 | 第30-31页 |
4.3.3 供热成本控制不完善 | 第31页 |
4.3.4 热费收缴管理机制不健全 | 第31-32页 |
4.3.5 管理链条过长,信息传递受阻 | 第32-33页 |
第5章 推进全面风险管理,完善BJ热力集团内部控制的建议 | 第33-38页 |
5.1 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完善人力资源管理 | 第33-34页 |
5.1.1 完善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管理 | 第33页 |
5.1.2 建立员工教育培训体系 | 第33-34页 |
5.2 强化风险管理,建立安全生产预警机制 | 第34页 |
5.2.1 建立隐患排查长态化机制,加强隐患监督管理 | 第34页 |
5.2.2 向热用户普及相关安全隐患防范知识 | 第34页 |
5.2.3 加强安全保卫部对各单位安全监控的力度 | 第34页 |
5.3 完善控制活动,建立符合热力企业特殊性的成本控制机制 | 第34-35页 |
5.3.1 加强采购、水电消耗和维修费控制,降低成本 | 第34-35页 |
5.3.2 防止管网失水,控制补水量 | 第35页 |
5.3.3 建立成本分析和考核体系 | 第35页 |
5.4 健全热费收缴管理机制 | 第35-36页 |
5.4.1 厘清热费收缴职责,优化收费工作流程 | 第35-36页 |
5.4.2 实现收费工作与监督相分离 | 第36页 |
5.4.3 规范缴费系统平台 | 第36页 |
5.5 加强内外部信息沟通 | 第36-38页 |
5.5.1 重视信息的搜集 | 第37页 |
5.5.2 设置服务热线,加强服务协调 | 第37页 |
5.5.3 加强信息化建设的管理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