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含吡咯大环化合物的离子或分子识别机制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30页
    1.1 超分子化学的主客体识别研究概况第8页
    1.2 杯吡咯主客体识别发展概况第8-11页
    1.3 卟啉衍生物构筑的超分子体系的主客体识别第11-15页
    1.4 量子力学与分子动力学在分子模拟上的应用第15-18页
        1.4.1 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的发展第15-16页
        1.4.2 分子力学及动力学模拟的研究和发展第16-18页
    1.5 本文的选题依据和创新第18-20页
    参考文献第20-30页
第二章 杯[4]吡咯—离子组装体系的理论研究第30-63页
    2.1 引言第30-31页
    2.2 杯[4]吡咯与卤素阴离子及铵根离子对的识别研究第31-32页
        2.2.1 计算方法第31-32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2-44页
        2.3.1 杯[4]吡咯与卤素离子X~-(X~-=F~-,Cl~-,Br~-)的1:1复合物第32-37页
            2.3.1.1 自然键轨道NBO分析第33-34页
            2.3.1.2 Multiwfn拓扑及可视化弱相互作用分析第34-37页
        2.3.2 杯[4]吡咯与卤素离子X~-(X~-=F~-、Cl~-、Br~-)形成的2:1复合物第37-38页
        2.3.3 杯[4]吡咯与X~--NH_4~+(X~-=F~-,Cl~-,Br~-)离子对的包合第38-44页
            2.3.3.1 杯[4]吡咯与X~--NH_4~+(X~-=F~-,Cl~-,Br~-)离子对的1:1包合第38-43页
            2.3.3.2 杯[4]吡咯与X~--NH_4~+(X~-=F~-,Cl~-,Br~-)离子对的2:1包合第43-44页
    2.4 杯[4]吡咯与含氧阴离子·铵离子弱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第44-45页
    2.5 计算结果与分析第45-55页
        2.5.1 杯[4]吡咯与阴离子的1:1复合体系第45-49页
        2.5.2 杯[4]吡咯与阴离子的2:1复合体系第49-51页
        2.5.3 杯[4]吡咯与阴离子-NH_4~+离子对的1:1复合体系第51-54页
        2.5.4 杯[4]吡咯与阴离子-NH_4~+离子对的2:1复合体系第54-55页
    2.6 杯毗咯与部分阴离子和离子对的识别实验第55-57页
        2.6.1 八甲基杯[4]毗咯的合成第56-57页
        2.6.2 四丁基硝酸铵、四丁基高氯酸铵的制备第57页
    2.7 识别实验过程第57-59页
        2.7.1 八甲基杯[4]毗咯(O-CP)受体及客体离子溶液的配置第57页
        2.7.2 结果与讨论第57-59页
    2.8 小结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第三章 功能化的四苯基卟啉衍生物对阴离子识别体系的计算模拟研究第63-77页
    3.1 引言第63-64页
    3.2 计算方法第64-65页
        3.2.1 量子力学及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第64-6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5-70页
        3.3.1 卟啉衍生物主体结构分析第65-66页
        3.3.2 APP和UPP与阴离子复合体第66-68页
        3.3.3 ZnAPP和ZnUPP与阴离子的复合第68-70页
    3.4 分子动力学模拟第70-74页
        3.4.1 径向分布函数(RDF)分析第72-74页
    3.5 小结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7页
第四章 功能化的脲基四苯基锌卟啉衍生物对生物小分子的识别第77-92页
    4.1 引言第77页
    4.2 研究的物质及模拟计算方法第77-78页
    4.3 卟啉与生物活性小分子(碱基片段、氨基酸)的计算结果与分析第78-83页
        4.3.1 ZnUPP与碱基片段的包合体系的MD模拟第78-80页
        4.3.2 ZnUPP与缬氨酸、丝氨酸复合体的MD模拟过程第80-83页
    4.4 卟啉/石墨烯复合体与碱基片段的计算模拟第83-87页
        4.4.1 石墨烯与脲基卟啉构成的复合体系结构分析第83-84页
        4.4.2 卟啉/石墨烯与碱基对复合体系动力学过程分析第84-87页
    4.5 氨基酸与脲基卟啉-石墨烯复合体系的动力学性质分析第87-89页
    4.6 小结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2页
总结与展望第92-94页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94-95页
致谢第95-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缺电子炔烃参与的多组分反应合成含氮螺环和多环化合物
下一篇:合肥地区非饱和膨胀土收缩性质和微观特性的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