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课题背景及其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换流器件的发展 | 第10-11页 |
1.4 直流输电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应用 | 第11-13页 |
1.5 高压直流输电馈入方式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5.1 传统高压直流输电 | 第13-14页 |
1.5.2 新型高压直流输电 | 第14页 |
1.5.3 多端高压直流输电研究 | 第14-15页 |
1.5.4 多馈入直流输电研究 | 第15页 |
1.5.5 高压直流输电多端馈入的引出 | 第15-16页 |
1.6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6-18页 |
第2章 多端馈入高压直流输电建模 | 第18-34页 |
2.1 高压直流输电的构成 | 第18-20页 |
2.2 直流控制系统基本控制特性 | 第20-22页 |
2.3 高压直流输电多端馈入一次系统模型 | 第22-26页 |
2.3.1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结构 | 第22-24页 |
2.3.2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多端馈入模型 | 第24-26页 |
2.4 高压直流输电多端馈入控制系统模型 | 第26-31页 |
2.4.1 换流器触发控制(Converter Firing Control,CFC) | 第26-27页 |
2.4.2 电流控制放大器(Current Control Amplifier,CCA) | 第27-29页 |
2.4.3 低压限流(Voltage Dependent Current Order Limiter,VDCOL) | 第29-31页 |
2.5 高压直流输电多端馈入系统参数 | 第31-32页 |
2.6 换流站控制器PI参数优化 | 第32-33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多端馈入高压直流输电稳态特性分析 | 第34-45页 |
3.1 高压直流输电各种馈入方式下的短路比 | 第34-39页 |
3.1.1 高压直流输电单端馈入方式短路比 | 第34-35页 |
3.1.2 高压直流输电多端单层馈入方式 | 第35-36页 |
3.1.3 高压直流多端分层馈入方式 | 第36-39页 |
3.2 比较各种馈入方式的短路比 | 第39-41页 |
3.3 算例分析 | 第41-43页 |
3.4 高压直流输电各种接入方式的优缺点 | 第43-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多端馈入高压直流输电暂态特性分析 | 第45-59页 |
4.1 高压直流输电多端馈入的启动特性 | 第45-46页 |
4.2 换流站交流侧故障 | 第46-56页 |
4.2.1 换流站交流侧单相短路接地故障 | 第47-51页 |
4.2.2 整流站交流侧三相短路接地故障 | 第51-52页 |
4.2.3 逆变站交流侧三相短路接地故障 | 第52-56页 |
4.3 直流线路故障 | 第56-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5.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59-60页 |
5.2 未来工作计划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作者简介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