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数学论文--计算机论文

目标干预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的研究--以高中信息技术理论课课程教学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8-17页
    1.1 选题背景第8-10页
        1.1.1 研究目标的确定第8-9页
        1.1.2 研究对象的确定第9-10页
    1.2 目标干预的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1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 研究的目标与意义第13-14页
        1.3.1 研究目标第13页
        1.3.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4-17页
        1.4.1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4.2 技术路线第15页
        1.4.3 实验数据收集与后期处理第15-17页
第2章 理论基础和概念界定第17-23页
    2.1 概念界定第17-18页
        2.1.1 目标干预的定义第17-18页
        2.1.2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8页
    2.2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第18-19页
    2.3 心理学上目标与绩效理论第19-21页
    2.4 建构主义理论第21-22页
    2.5 21世纪技能第22-23页
第3章 信息技术课中目标干预的设计第23-36页
    3.1 信息技术教学中理论课课型的分析与探讨第23-24页
    3.2 大赛获奖案例中目标干预分析与探讨第24-30页
        3.2.1 信息技术课例大赛历年来获一等奖概况第24-26页
        3.2.2 一等奖案例中目标干预机制的研读分析第26-28页
        3.2.3 各个学段的不同目标干预分析第28-29页
        3.2.4 高中信息技术理论课中目标干预分布第29-30页
    3.3 信息技术理论课目标干预机制选择第30页
    3.4 教学实验的设计第30-32页
        3.4.1 教学内容的确定第30-31页
        3.4.2 目标干预的确定第31页
        3.4.3 实验班级的选择第31-32页
    3.5 教学实验测量方向与测量工具的探讨第32-36页
        3.5.1 测量内容的确定第32-33页
        3.5.2 测量工具的选择第33-36页
第4章 高中信息技术理论课目标干预教学实验研究第36-48页
    4.1 实验教学案例的设计第36页
    4.2 实验具体过程描述第36-40页
        4.2.1 主要的自变量第36页
        4.2.2 因变量第36-37页
        4.2.3 无关变量控制第37页
        4.2.4 研究假设第37-38页
        4.2.5 研究工具第38-39页
        4.2.6 研究过程第39-40页
    4.3 实验数据的分析第40-45页
        4.3.1 知识与技能目标维度第40-42页
        4.3.2 过程与方法目标维度第42-44页
        4.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维度第44-45页
    4.4 实验结论第45-48页
        4.4.1 数据分析结论第45-47页
        4.4.2 数据分析与假设不一致的地方第47页
        4.4.3 研究结论第47-48页
第5章 建议与展望第48-50页
    5.1 关于目标干预在教学实施中的建议第48页
    5.2 研究的不足第48-49页
        5.2.1 教学环节不够完善第48页
        5.2.2 技术不够标准规范第48页
        5.2.3 研究普遍性不够第48-49页
    5.3 对目标干预在教学实施中的展望第49-50页
附录第50-65页
    附录Ⅰ 实验课堂教案设计第50-60页
    附录Ⅱ 声音的数字化知识与技能测试题第60-62页
    附录Ⅲ 学生自评量表第62-63页
    附录Ⅳ 21世纪技能详细条目第63-65页
致谢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爱情题材作品教学探析
下一篇:初中思想品德课漫画资源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