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哲学流派及其研究论文--其他哲学流派论文--西方马克思主义论文

马尔库塞生态批判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15页
第一章 马尔库塞生态批判思想的形成第15-21页
    1.1 马尔库塞生态批判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第15-17页
        1.1.1 经济领域第15-16页
        1.1.2 政治领域第16页
        1.1.3 生态领域第16-17页
    1.2 马尔库塞生态批判思想的理论来源第17-21页
        1.2.1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第17-18页
        1.2.2 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第18-21页
第二章 马尔库塞生态批判思想的多重批判维度第21-31页
    2.1 对技术理性的批判第21-23页
        2.1.1 技术理性成为一种意识形态第21-22页
        2.1.2 技术理性成为政治统治工具第22-23页
    2.2 对劳动异化的批判第23-25页
        2.2.1 对爱欲的额外压抑第23-25页
        2.2.2 操作原则下压抑的合理性第25页
    2.3 对消费异化的批判第25-28页
        2.3.1 虚假需求的危害第26-27页
        2.3.2 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异化第27-28页
    2.4 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第28-31页
        2.4.1 资本主义社会即“攻击性的社会”第28-29页
        2.4.2 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总体异化”第29-31页
第三章 马尔库塞解决生态危机的路径探析第31-39页
    3.1 “新感性”的召唤——为自然解放提供推动力第31-33页
        3.1.1 创立新技术,实现技术为自然服务第31-32页
        3.1.2 建立新消费观,挖掘人的真实需要第32-33页
    3.2 解放的想象——溶解自然解放的思想障碍第33-35页
        3.2.1 爱欲的解放,实现非压抑性文明第33-34页
        3.2.2 审美的解放,为自然解放奠定意识基础第34-35页
    3.3 “新感性”的自然观——走向自然的解放第35-39页
        3.3.1 培养新感性的人,重新认识自然的解放第36-37页
        3.3.2 对自然的人道占有,实现自然的解放第37-39页
第四章 马尔库塞生态批判思想的深度、限度及启示第39-53页
    4.1 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深入解读第39-42页
        4.1.1 马克思对人的“感性”的看法第39-40页
        4.1.2 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第40-41页
        4.1.3 《手稿》中的人道主义因素第41-42页
    4.2 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偏离第42-46页
        4.2.1 对马克思劳动概念的曲解第42-43页
        4.2.2 缺乏辩证精神的悲观视角第43-44页
        4.2.3 过度强调个体感性的解放第44-45页
        4.2.4 难以超越唯心主义的乌托邦幻想第45-46页
    4.3 马尔库塞生态批判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第46-53页
        4.3.1 为构建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提供思想支撑第46-49页
        4.3.2 为建设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社会提供实践指导第49-53页
结语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致谢第59-6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儒家忠恕之道及其当代价值
下一篇: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