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1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9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5 结构安排 | 第10-11页 |
第2章 改革初衷:优化立案受理程序 | 第11-14页 |
2.1 立案制度的概念明晰 | 第11页 |
2.2 立案登记制程序优化的应然状态 | 第11-14页 |
第3章 实然审视:立案登记的司法现状 | 第14-20页 |
3.1 不予受理的主要事由发生转变 | 第14-16页 |
3.2 封闭式的审批程序和内部监督遭受诟病 | 第16-17页 |
3.3 起诉条件的重复审理难以避免 | 第17-18页 |
3.4 诉讼大爆炸,案多人少呈疲软态势 | 第18-20页 |
第4章 原因分析:制度与现实层面因素的双层之困 | 第20-23页 |
4.1 实务界并不认为存在“立案难” | 第20-21页 |
4.2 起诉条件未有实质改变成为形式审查之掣肘 | 第21页 |
4.3 司法供给有限倒逼形成管控型立案思维 | 第21-23页 |
第5章 应对之策:立案登记制的原意回归 | 第23-27页 |
5.1 重塑诉权保障理念,回归起诉的形式审查 | 第23-24页 |
5.2 构建诉讼成立要件与诉讼要件的二阶化审查模式 | 第24-25页 |
5.3 强化审前委托调解机制,解决司法供给不足 | 第25-27页 |
结语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29页 |
致谢 | 第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