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化型内部行政行为实证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8-12页 |
1.选题的背景 | 第8页 |
2.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8-9页 |
3.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4.研究方法 | 第11页 |
5.论文结构 | 第11-12页 |
第1章 外化型内部行政行为概述 | 第12-17页 |
1.1 内部行政行为的界定 | 第12-14页 |
1.2 内部行政行为范围的确立 | 第14页 |
1.3 外化型内部行政行为的性质界定 | 第14-17页 |
第2章 外化型内部行政行为可诉性分析 | 第17-22页 |
2.1 外化型内部行政行为可诉的必要性 | 第17-19页 |
2.1.1 行政诉讼的目的要求 | 第17页 |
2.1.2 人权保障的要求 | 第17-18页 |
2.1.3 “有权利必有救济”原则要求 | 第18-19页 |
2.1.4 行政诉讼发展趋势的要求 | 第19页 |
2.2 外化型内部行政行为可诉的可行性 | 第19-22页 |
2.2.1 立法规范 | 第20页 |
2.2.2 司法实践 | 第20-22页 |
第3章 外化型内部行政行为的判断标准 | 第22-27页 |
3.1 权益的范围界定 | 第22-23页 |
3.2 影响权益的要素分析 | 第23-27页 |
3.2.1 形式要素 | 第24-25页 |
3.2.2 实质要素 | 第25-27页 |
第4章 内部行政行为在具体诉讼相关的问题探析 | 第27-30页 |
4.1 影响是否成立的判断问题 | 第27-28页 |
4.2 司法审查标准问题 | 第28-30页 |
结语 | 第30-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5页 |
致谢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