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7-20页 |
1.1 光对烟草的影响 | 第7-13页 |
1.1.1 光强对烟草的影响 | 第7-10页 |
1.1.2 光质对烟草的影响 | 第10-13页 |
1.2 红光/远红光对植物的影响 | 第13-15页 |
1.2.1 红光/远红光对烟叶形态的影响 | 第13-14页 |
1.2.2 红光/远红光对植物次生代谢的影响 | 第14-15页 |
1.2.3 红光/远红光受体介导的信号调控作用 | 第15页 |
1.3 光敏色素概述 | 第15-17页 |
1.3.1 光敏色素的研究 | 第16页 |
1.3.2 光敏色素信号调控机制 | 第16-17页 |
1.4 研究背景、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17-20页 |
1.4.1 研究背景 | 第18页 |
1.4.2 研究思路与意义 | 第18-19页 |
1.4.3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2 NtphyB基因表达水平对烤烟农艺性状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20-24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0页 |
2.1.1 供试材料 | 第20页 |
2.1.2 栽培措施 | 第20页 |
2.1.3 农艺性状调查 | 第20页 |
2.1.4 光合特性的测定 | 第20页 |
2.1.5 数据统计 | 第20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0-22页 |
2.2.1 NtphyB基因表达水平对烤烟农艺性状的影响 | 第20-21页 |
2.2.2 NtphyB基因表达水平对烤烟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21-22页 |
2.3 小结 | 第22-24页 |
3 NtphyB基因表达水平对烤烟酶活及叶绿素的影响 | 第24-27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4页 |
3.1.1 供试材料 | 第24页 |
3.1.2 试验方法 | 第24页 |
3.1.3 数据统计 | 第24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4-26页 |
3.2.1 NtphyB基因表达水平对烤烟酶活的影响 | 第24-25页 |
3.2.2 NtphyB基因表达水平对烤烟叶绿素的影响 | 第25-26页 |
3.3 小结 | 第26-27页 |
4 NtphyB基因表达水平对烤烟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 | 第27-36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27页 |
4.1.1 供试材料 | 第27页 |
4.1.2 试验方法 | 第27页 |
4.1.3 数据统计 | 第27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27-34页 |
4.2.1 NtphyB基因表达水平对烤烟多酚的影响 | 第27-29页 |
4.2.2 NtphyB基因表达水平对烤烟生物碱的影响 | 第29-31页 |
4.2.3 NtphyB基因表达水平对烤烟香气成分的影响 | 第31-34页 |
4.3 小结 | 第34-36页 |
5 NtphyB基因表达水平及打顶因素对烤烟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36-44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5.1.1 供试材料 | 第36页 |
5.1.2 RNA提取及cDNA合成 | 第36页 |
5.1.3 内参基因与引物设计 | 第36-37页 |
5.1.4 实时定量PCR | 第37页 |
5.1.5 数据处理 | 第37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37-42页 |
5.2.1 RNA的质量评定 | 第37-38页 |
5.2.2 检测各株系NtphyB基因表达水平 | 第38-39页 |
5.2.3 NtphyB基因表达量及打顶对烤烟苯丙氨酸解氨酶(pal4)的影响 | 第39-40页 |
5.2.4 NtphyB基因表达量及打顶对烤烟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qPSY1)的影响 | 第40-41页 |
5.2.5 NtphyB基因表达量及打顶对烤烟西柏烷三烯二醇合成酶(qCYP71D16)的影响 | 第41页 |
5.2.6 NtphyB基因表达量及打顶对钾离子流失通道(qTOK1)的影响 | 第41-42页 |
5.3 小结 | 第42-4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附录 Ⅰ | 第52-53页 |
附录 Ⅱ | 第53-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