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广州市猎德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1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2-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4-18页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第16-17页
        1.2.3 简要评述第17-18页
    1.3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第18-19页
        1.3.1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3.2 研究思路第19页
    1.4 本章小结第19-21页
第二章 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内涵及理论概述第21-30页
    2.1 相关概念解释第21-26页
        2.1.1 社区第21页
        2.1.2 城中村第21-23页
        2.1.3 复建安置社区第23页
        2.1.4 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第23-24页
        2.1.5 社区服务与社区公共服务第24-26页
    2.2 相关的理论基础第26-29页
        2.2.1 公共选择理论第26页
        2.2.2 供求理论第26-28页
        2.2.3 新公共服务理论第28-29页
    2.3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广州市猎德社区公共服务供给调查研究第30-42页
    3.1 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方法第30-32页
        3.1.1 调查研究的目的第30-31页
        3.1.2 调查对象的选取第31页
        3.1.3 调查研究的方法第31-32页
    3.2 广州猎德村的复建安置社区现状与特征第32-34页
        3.2.1 广州市猎德村的复建安置社区的形成第32-33页
        3.2.2 广州市猎德村的复建安置社区的特殊性第33-34页
    3.3 猎德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第34-36页
        3.3.1 广州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指标第34-36页
        3.3.2 猎德安置区现有的公共服务设施及项目内容第36页
    3.4 猎德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满意度调查第36-40页
        3.4.1 社区教育服务的满意程度第36-37页
        3.4.2 社区文化体育服务的满意程度第37-38页
        3.4.3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程度第38页
        3.4.4 社区社会保障服务的满意程度第38-39页
        3.4.5 社区行政服务的满意程度第39页
        3.4.6 市政设施建设的满意程度第39-40页
    3.5 猎德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创新第40-41页
        3.5.1 建立集体经济组织创新社区服务模式第40页
        3.5.2 企业化的社区公共服务管理模式第40-41页
        3.5.3 市场化的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第41页
    3.6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猎德社区公共服务供给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第42-54页
    4.1 猎德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第42-48页
        4.1.1 社区公共服务的供需双方不均衡第42-43页
        4.1.2 缺乏多主体合作机制第43-44页
        4.1.3 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第44-45页
        4.1.4 社区公共服务民主化程度不高第45-47页
        4.1.5 供需双方对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评价不一第47-48页
    4.2 猎德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8-53页
        4.2.1 服务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第48-49页
        4.2.2 社区发展的历史局限性第49-50页
        4.2.3 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人才保障机制的缺失第50-51页
        4.2.4 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第51-52页
        4.2.5 缺乏有效合理的考核机制第52-53页
    4.3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我国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及国外经验第54-67页
    5.1 我国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发展轨迹第54-56页
        5.1.1 建国初到改革开放时期第54-55页
        5.1.2 20 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第55-56页
        5.1.3 20 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第56页
    5.2 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原则第56-58页
        5.2.1 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基本需求的满足第57页
        5.2.2 促进社会公平与公正,保护弱势群体权益第57页
        5.2.3 强调合作供给,发挥各方的积极参与第57-58页
        5.2.4 注重供给的有效性第58页
    5.3 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因素第58-59页
        5.3.1 社区基层组织的财政能力第58页
        5.3.2 社区内部结构的变化第58-59页
        5.3.3 非政府组织的介入第59页
    5.4 我国现行的主要社区公共服务供给典型第59-63页
        5.4.1 北京市的社区公共服务的特点第59-60页
        5.4.2 上海市的社区公共服务的特点第60-61页
        5.4.3 香港的社区公共服务的特点第61-62页
        5.4.4 简单评述第62-63页
    5.5 国外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经验借鉴第63-66页
        5.5.1 英国——社区照顾第63-64页
        5.5.2 美国——社区自治第64-65页
        5.5.3 国外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经验对我国的启示第65-66页
    5.6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六章 完善广州市猎德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路径探讨第67-76页
    6.1 差别化服务内容第67-68页
        6.1.1 充分考虑社区结构变化第67页
        6.1.2 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供给机制第67-68页
    6.2 多元化服务主体第68-71页
        6.2.1 政府资金保障第69-70页
        6.2.2 市场提高效率第70页
        6.2.3 第三部门促进监督第70页
        6.2.4 社区自治组织起主导作用第70-71页
    6.3 专业化人才保障机制第71-72页
        6.3.1 完善对专业化人才的整体性规划第71-72页
        6.3.2 建立有竞争力的人才引进计划第72页
        6.3.3 完善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第72页
    6.4 规范化政策法规第72-74页
        6.4.1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第72-73页
        6.4.2 加强对供给的动态监管第73页
        6.4.3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第73-74页
    6.5 信息化服务方式第74-75页
        6.5.1 建立社区公共服务数据库第74页
        6.5.2 加强服务信息交流第74页
        6.5.3 服务信息交流平台的维护第74-75页
    6.6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结论第76-79页
参考文献第79-82页
附录一第82-85页
附录二第85-8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8-89页
致谢第89-90页
附件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东省政府购买科技服务的机制研究
下一篇:马来西亚董教总与华人族群文化认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