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10-17页 |
第一节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一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7-24页 |
第一节 新媒体与新媒体时代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新闻专业主义 | 第18-22页 |
一、新闻专业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 第18-20页 |
二、我国新闻专业主义发展概况 | 第20-22页 |
第三节 非新闻专业主义和反新闻专业主义概念辨析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新媒体时代媒体报道的非新闻专业主义倾向表现 | 第24-33页 |
第一节 新闻标题的失范 | 第24-26页 |
一、题不对文,以偏概全 | 第24-25页 |
二、滥用词汇,随意定性 | 第25页 |
三、言语低俗,夸张表达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新闻真实性的缺失 | 第26-28页 |
一、虚假的新闻事实 | 第26-27页 |
二、缺失的新闻要素 | 第27页 |
三、失真的新闻细节 | 第27-28页 |
第三节 新闻报道的倾向性 | 第28-29页 |
第四节 追求新闻时效的极速化 | 第29-31页 |
第五节 追求媒体利益的最大化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新媒体时代非新闻专业主义倾向凸显的原因 | 第33-39页 |
第一节 社会转型时期矛盾丛生 | 第33页 |
第二节 媒体竞争环境日趋激烈 | 第33-35页 |
一、各类型媒体之间的竞争 | 第33-34页 |
二、“公民新闻”带来的挑战 | 第34-35页 |
第三节 新闻从业者专业水平下降 | 第35-37页 |
一、新闻从业者专业素质的缺乏 | 第35-37页 |
二、新闻从业者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 第37页 |
第四节 受众媒介素养培育困难 | 第37-38页 |
一、受众对媒体存在盲目的信任 | 第38页 |
二、传播的碎片化使得重要信息无法反馈 | 第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非新闻专业主义倾向的危害 | 第39-43页 |
第一节 媒体公信力的下降 | 第39-40页 |
第二节 错误价值观的引导 | 第40页 |
第三节 对公民知情权的损害 | 第40-41页 |
第四节 不利于营造良好社会风气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新媒体时代如何坚守新闻专业主义 | 第43-49页 |
第一节 新闻从业者应强化新闻专业主义意识 | 第43-45页 |
一、加强新闻从业者专业素质的培养 | 第43-44页 |
二、追求新闻的真实性与客观性 | 第44页 |
三、事实平衡与观点平衡 | 第44页 |
四、提升媒体舆论引导力 | 第44-45页 |
第二节 传受双方:构建和谐关系 | 第45-46页 |
一、突出把关人的作用 | 第45页 |
二、多方合作提升受众媒介素养 | 第45-46页 |
第三节 媒体环境:媒体竞争走向良性循环 | 第46-47页 |
一、提高行业规范的效用 | 第46-47页 |
二、加强政府部门对媒体的监管 | 第47页 |
第四节 新闻立法:规范新闻实践活动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附件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