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校标文化的解读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 第1章 引论 | 第9-15页 |
| ·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3-14页 |
| ·本文创新点 | 第14-15页 |
| 第2章 大学校标的内涵和功能 | 第15-23页 |
| ·大学校标概念的界定 | 第15-16页 |
| ·大学校标与其它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 第16-18页 |
| ·大学校标与大学校徽 | 第16-17页 |
| ·大学校标与大学校训 | 第17页 |
| ·大学校标与大学文化 | 第17-18页 |
| ·我国大学校标的功能 | 第18-23页 |
| ·教育功能 | 第18-19页 |
| ·宣传功能 | 第19-20页 |
| ·凝聚功能 | 第20-21页 |
| ·象征功能 | 第21-23页 |
| 第3章 我国大学校标文化的解读 | 第23-47页 |
| ·我国大学校标的发展历程 | 第23-24页 |
| ·中西方大学校标文化的对比解读 | 第24-47页 |
| ·西方大学校标 | 第25-33页 |
| ·西方著名大学校标列举 | 第25-30页 |
| ·西方大学校标文化的解读 | 第30-33页 |
| ·中国大学校标 | 第33-47页 |
| ·中国著名大学校标列举 | 第34-41页 |
| ·中国大学校标文化的解读 | 第41-47页 |
| 第4章 我国大学校标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 第47-52页 |
| ·大学校标文化的调查目的和方法 | 第47-49页 |
| ·大学校标文化的调查目的 | 第47页 |
| ·大学校标文化的调查方法 | 第47-49页 |
| ·我国大学校标文化的调查结果 | 第49-52页 |
| ·大学校标文化的宣传力度较弱 | 第49页 |
| ·大学校标文化所体现的社会服务意识不强 | 第49-50页 |
| ·大学校标对学术自由呼唤不足 | 第50页 |
| ·大学校标的视觉形象设计欠特色 | 第50-51页 |
| ·学校对大学校标这一无形资产的保护力度不够 | 第51-52页 |
| 第5章 大学校标文化建设的思路 | 第52-58页 |
| ·提高对大学校标无形资产价值的认识 | 第52-53页 |
| ·加强对大学校标合理和有效使用的管理 | 第53-55页 |
| ·加强对大学校标的宣传教育 | 第53页 |
| ·建立和健全大学校标的管理 | 第53-55页 |
| ·完善对大学校标视觉形象效果的设计 | 第55-58页 |
| ·加强对大学校标视觉形象设计的研究 | 第55-56页 |
| ·加强校标图像与民族汉字的有机结合 | 第56-58页 |
| 结语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附录 | 第62-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等 | 第65页 |
| 徽标设计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