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4-7页 |
中文摘要 | 第7-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9-20页 |
第1章 喉癌的研究现状 | 第20-32页 |
1.1 引言 | 第20-21页 |
1.2 喉癌相关基因研究 | 第21-26页 |
1.2.1 p53基因 | 第21-22页 |
1.2.2 VEGF基因 | 第22-23页 |
1.2.3 EGFR基因 | 第23页 |
1.2.4 p16基因 | 第23-24页 |
1.2.5 Cyclin D1基因 | 第24页 |
1.2.6 ras基因 | 第24-25页 |
1.2.7 Survivin基因 | 第25页 |
1.2.8 耐药基因 | 第25-26页 |
1.3 组蛋白单甲基化酶的结构和功能及与肿瘤的关系 | 第26-30页 |
1.3.1 引言 | 第26页 |
1.3.2 SET8对组蛋白的修饰作用 | 第26-27页 |
1.3.3 SET8对细胞周期的调控 | 第27页 |
1.3.4 SET8调节基因表达 | 第27-28页 |
1.3.5 SET8与肿瘤 | 第28-29页 |
1.3.6 调控SET8的micro RNA | 第29页 |
1.3.7 展望 | 第29-30页 |
1.4 PET/CT在喉癌中的作用 | 第30-32页 |
第2章 喉癌患者 ~(18)F-FDG PET/CT SUV值与SET8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 第32-65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34-44页 |
2.1.1 主要仪器试剂 | 第34-37页 |
2.1.2 临床资料及分组 | 第37-38页 |
2.1.3 ~(18)F-FDG PET/CT扫描及图像处理 | 第38-39页 |
2.1.4 标本采集 | 第39页 |
2.1.5 标本染色 | 第39-42页 |
2.1.6 结果判断 | 第42-43页 |
2.1.7 随访 | 第43页 |
2.1.8 统计分析 | 第43-44页 |
2.2 结果 | 第44-60页 |
2.2.1 一般临床资料及特征 | 第44-46页 |
2.2.2 SET8与肿瘤病理分级的关系 | 第46-48页 |
2.2.3 SUVmax与病理分级的关系 | 第48-49页 |
2.2.4 野生型p53蛋白表达的变化 | 第49页 |
2.2.5 SUVmax、SET8、p53之间的关系 | 第49-54页 |
2.2.6 生存分析 | 第54-55页 |
2.2.7 临床分期与生存率 | 第55-56页 |
2.2.8 病理分级与生存率 | 第56-57页 |
2.2.9 SUVmax与生存率 | 第57-58页 |
2.2.10 SET8与生存率 | 第58-59页 |
2.2.11 p53与生存率 | 第59-60页 |
2.3 讨论 | 第60-65页 |
2.3.1 FDG吸收与病理分级的关系 | 第60-61页 |
2.3.2 野生型p53、SET8蛋白表达与病理分级的关系 | 第61-62页 |
2.3.3 SUVmax与SET8,p53蛋白表达的关系 | 第62-63页 |
2.3.4 生存分析 | 第63-65页 |
第3章 SET8基因对喉癌生长、侵袭及转移的影响 | 第65-90页 |
3.1 实验对象 | 第65-66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66-76页 |
3.2.1 喉癌细胞(TU212)培养 | 第66-67页 |
3.2.2 Sh-SETD8序列设计 | 第67页 |
3.2.3 sh-SETD8-TU212细胞系构建及实验分组 | 第67-68页 |
3.2.4 细胞划痕修复实验 | 第68-69页 |
3.2.5 Brd U(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细胞增殖检测 | 第69-70页 |
3.2.6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磷脂酰丝氨酸分析(Annexin V 法) | 第70-71页 |
3.2.7 SETD-8、p53蛋白水平变化检测 | 第71-76页 |
3.2.8 统计分析 | 第76页 |
3.3 结果 | 第76-84页 |
3.3.1 sh RNA对TU212细胞SET8蛋白表达的作用 | 第76页 |
3.3.2 下调SETD8对喉癌细胞增殖能力影响 | 第76页 |
3.3.3 下调SET8对细胞迁移的影响-划痕实验 | 第76-77页 |
3.3.4 SET8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下调SETD8对TU212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77页 |
3.3.5 下调SETD8后p53在TU212细胞系内表达水平变化 | 第77-84页 |
3.4 讨论 | 第84-88页 |
3.5 结论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104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4-106页 |
致谢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