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休闲垂钓产业发展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对象、思路及方法 | 第13-16页 |
1.2.1 研究对象 | 第13页 |
1.2.2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2.3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6-22页 |
2.1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2.1.1 休闲的概念 | 第16页 |
2.1.2 垂钓的内涵 | 第16-17页 |
2.1.3 休闲垂钓产业的概念及分类 | 第17-19页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9-22页 |
2.2.1 国外休闲垂钓产业研究现状 | 第19页 |
2.2.2 国内休闲垂钓产业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2.2.3 国内外休闲垂钓产业研究述评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武汉市发展休闲垂钓产业的意义 | 第22-26页 |
3.1 经济层面 | 第22-23页 |
3.1.1 有利于创造经济效益 | 第22页 |
3.1.2 有利于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 第22-23页 |
3.2 社会层面 | 第23-26页 |
3.2.1 有利于改善市民的生活品质 | 第23页 |
3.2.2 有利于生态文明的建设 | 第23-24页 |
3.2.3 有利于武汉市就业率的提高 | 第24-26页 |
第四章 武汉市发展休闲垂钓产业的SWOT分析 | 第26-32页 |
4.1 武汉市发展休闲垂钓产业的优势分析 | 第26-27页 |
4.1.1 优越的地理位置 | 第26页 |
4.1.2 健康的生活方式 | 第26-27页 |
4.2 武汉市发展休闲垂钓产业的劣势分析 | 第27-28页 |
4.2.1 环境恶化,垂钓产品质量低下 | 第27页 |
4.2.2 少量的闲暇时间,垂钓意识淡薄 | 第27-28页 |
4.3 武汉市发展休闲垂钓产业的机遇分析 | 第28-29页 |
4.3.1 市内经济的增长 | 第28-29页 |
4.3.2 垂钓公司的崛起 | 第29页 |
4.4 武汉市发展休闲垂钓产业的威胁分析 | 第29-32页 |
4.4.1 垂钓方式单一,限制专业消费 | 第29-30页 |
4.4.2 垂钓市场冗杂,管理紊乱 | 第30页 |
4.4.3 缺少资金投入,垂钓配套服务滞后 | 第30-32页 |
第五章 武汉市休闲垂钓产业发展困境 | 第32-36页 |
5.1 休闲垂钓意识欠缺 | 第32页 |
5.2 专业消费薄弱 | 第32-33页 |
5.3 垂钓市场经营管理紊乱 | 第33页 |
5.4 休闲垂钓产品质量不高 | 第33-34页 |
5.5 休闲垂钓配套管理欠完善 | 第34-36页 |
第六章 案例分析 | 第36-42页 |
6.1 上海首推冬季休闲旅游项目:小龙虾冬钓案例 | 第36-38页 |
6.1.1 基本情况 | 第36页 |
6.1.2 做法及措施 | 第36-37页 |
6.1.3 经验借鉴 | 第37-38页 |
6.2 杭州千岛湖“筏钓”案例 | 第38-40页 |
6.2.1 基本概况 | 第38页 |
6.2.2 做法及措施 | 第38-39页 |
6.2.3 经验借鉴 | 第39-40页 |
6.3 武汉东湖风景区垂钓案例 | 第40-42页 |
6.3.1 基本情况 | 第40页 |
6.3.2 做法及措施 | 第40页 |
6.3.3 经验借鉴 | 第40-42页 |
第七章 发展武汉市休闲垂钓产业的对策 | 第42-46页 |
7.1 着力打造休闲垂钓文化品牌 | 第42页 |
7.2 以垂钓赛事为引导,提高专业消费水平 | 第42-43页 |
7.3 凸显协会作用,统一管理 | 第43-44页 |
7.4 提高休闲垂钓产品质量 | 第44页 |
7.5 完善休闲垂钓配套管理 | 第44-46页 |
7.5.1 通力合作,协调管理 | 第44-45页 |
7.5.2 拓宽渠道,扩大融资 | 第45页 |
7.5.3 完善设施,优化服务 | 第45-46页 |
第八章 总结及展望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附录 1 | 第52-53页 |
附录 2 | 第53-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