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内容、方法和意义 | 第11-13页 |
1.2 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1.2.1 微课 | 第13-14页 |
1.2.2 微课程 | 第14页 |
1.2.3 微视频 | 第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1.3.1 国外微课应用与研究 | 第14-16页 |
1.3.2 国内微课应用与研究 | 第16-18页 |
1.4 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1.4.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8页 |
1.4.2 个性化学习理论 | 第18-19页 |
1.4.3 微型学习理论 | 第19页 |
2 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第19-39页 |
2.1 问卷的编制、发放与回收 | 第19-22页 |
2.1.1 问卷编制 | 第19-20页 |
2.1.2 问卷发放与回收 | 第20-22页 |
2.2 对教师调查结果的分析 | 第22-32页 |
2.2.1 效度和信度的结果与分析 | 第22-23页 |
2.2.2 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 第23-26页 |
2.2.3 调查对象对生物微课应用的态度 | 第26-28页 |
2.2.4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微课应用的阶段分析 | 第28-29页 |
2.2.5 初中生物微课应用的效果分析 | 第29-30页 |
2.2.6 影响初中生物微课应用的因素 | 第30-32页 |
2.3 对学生调查结果的分析 | 第32-35页 |
2.3.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32-34页 |
2.3.2 调查对象学习生物学科的基本状况 | 第34-35页 |
2.3.3 调查对象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微课应用的态度 | 第35页 |
2.3.4 初中生物微课制作的时间分析 | 第35页 |
2.4 调查结论 | 第35-39页 |
2.4.1 微课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各阶段的效果良好 | 第35-36页 |
2.4.2 微课网络平台资源的不足阻碍初中生物微课的应用 | 第36页 |
2.4.3 学校环境对初中生物微课应用具有很大的影响 | 第36-37页 |
2.4.4 初中生物教师自身对微课的认识程度还不高 | 第37页 |
2.4.5 初中学生对生物微课的认识尚待深化 | 第37-39页 |
3 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 第39-46页 |
3.1 教材案例分析 | 第39-43页 |
3.1.1 教材分析 | 第39页 |
3.1.2 学情分析 | 第39页 |
3.1.3 教学目标 | 第39-40页 |
3.1.4 教学设计 | 第40-43页 |
3.2 微课应用效果分析 | 第43-44页 |
3.2.1 教学实验方案 | 第43页 |
3.2.2 教学实验结果分析 | 第43-44页 |
3.3 微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 第44-46页 |
3.3.1 微课在生物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 第44-45页 |
3.3.2 微课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 第45-46页 |
3.3.3 微课在生物解题练习中的应用 | 第46页 |
4 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对策与建议 | 第46-53页 |
4.1 完善微课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 第46-48页 |
4.1.1 优化微课平台的功能模块 | 第47-48页 |
4.1.2 完善微课平台的资源库 | 第48页 |
4.2 优化各级学校微课使用环境 | 第48-50页 |
4.2.1 加强与微课有关的学习培训 | 第49页 |
4.2.2 强化微课团队建设 | 第49-50页 |
4.2.3 完善多种激励机制 | 第50页 |
4.2.4 建设校内特色微课资源平台 | 第50页 |
4.3 提升生物教师灵活运用微课进行教学的能力 | 第50-53页 |
4.3.1 深化对微课的理论认识 | 第51页 |
4.3.2 提高设计与制作微课的水平 | 第51-52页 |
4.3.3 增强主动应用微课的意识 | 第52页 |
4.3.4 加大教学反思的力度 | 第52-53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5.1 结论 | 第53-54页 |
5.1.1 建设完善的微课资源平台是关键 | 第53页 |
5.1.2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重点 | 第53页 |
5.1.3 处理好微课与传统教学方式之间的关系 | 第53-54页 |
5.2 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 | 第58-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