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墙体特征参数估计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穿墙雷达成像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3 多径虚像抑制方法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6-17页 |
1.4 本文的章节安排 | 第17-19页 |
第2章 穿墙雷达电磁波传播机理研究 | 第19-33页 |
2.1 超宽带穿墙雷达工作原理 | 第19-21页 |
2.2 墙体对信号的影响 | 第21-24页 |
2.2.1 电磁波传播反射、折射影响 | 第21-23页 |
2.2.2 信号传播速度及色散影响 | 第23-24页 |
2.3 复杂室内场景模型及快速墙体补偿算法 | 第24-29页 |
2.3.1 复杂室内场景模型 | 第24-25页 |
2.3.2 传统穿墙雷达传播时延估计 | 第25-26页 |
2.3.3 快速墙体补偿算法 | 第26-29页 |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9-32页 |
2.4.1 算法合理性及误差分析 | 第29-31页 |
2.4.2 成像结果分析 | 第31-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穿墙雷达墙体特征参数估计方法 | 第33-47页 |
3.1 延时迭代估计法 | 第33-36页 |
3.2 基于快速自聚焦成像的墙体参数估计法 | 第36-38页 |
3.2.1 自聚焦成像理论 | 第36-37页 |
3.2.2 快速自聚焦成像墙体参数估计法 | 第37-38页 |
3.3 基于图像域滤波的墙体参数估计法 | 第38-41页 |
3.3.1 BP成像算法原理 | 第38-39页 |
3.3.2 图像域滤波墙体参数估计法 | 第39-41页 |
3.4 实验仿真与分析 | 第41-46页 |
3.4.1 方法一估计结果 | 第41-42页 |
3.4.2 方法二估计结果 | 第42-44页 |
3.4.3 方法三估计结果 | 第44-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基于AD与联合互质阵列的穿墙雷达虚像抑制算法 | 第47-69页 |
4.1 压缩感知理论框架 | 第47-51页 |
4.1.1 信号的稀疏表示 | 第47-48页 |
4.1.2 测量矩阵的设计 | 第48-49页 |
4.1.3 信号重构算法 | 第49-51页 |
4.2 基于AD特性的穿墙雷达虚像抑制算法 | 第51-63页 |
4.2.1 传统压缩感知穿墙雷达虚像抑制算法 | 第51-53页 |
4.2.2 基于AD特性的穿墙雷达虚像抑制算法 | 第53-63页 |
4.3 基于AD与联合互质阵列的穿墙雷达虚像抑制算法 | 第63-68页 |
4.3.1 传统互质阵列模型 | 第63-64页 |
4.3.2 联合互质阵列模型 | 第64页 |
4.3.3 联合互质阵列的优势 | 第64-65页 |
4.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5-6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5章 基于CT-SBL的穿墙雷达多径虚像抑制算法 | 第69-83页 |
5.1 贝叶斯压缩感知理论框架 | 第69-71页 |
5.2 基于CT-SBL的穿墙雷达虚像抑制算法 | 第71-79页 |
5.2.1 传统基于组稀疏的穿墙雷达多径虚像抑制算法 | 第72-75页 |
5.2.2 基于CT-SBL的穿墙雷达多径虚像抑制算法 | 第75-79页 |
5.3 实验仿真与分析 | 第79-8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3-85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83-84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