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3 国内新能源汽车政策措施 | 第16-18页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2章:新能源汽车及公共政策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2.1 核心概念 | 第19-20页 |
2.1.1 新能源汽车 | 第19页 |
2.1.2 公共政策 | 第19-20页 |
2.1.3 政府职能 | 第20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2.2.1 公共政策工具 | 第20-21页 |
2.2.2 科技创新政策工具 | 第21-22页 |
2.2.3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体系 | 第22-23页 |
第3章:广东省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3-40页 |
3.1 广东省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现状 | 第23-26页 |
3.1.1 广东省新能源汽车发展概述 | 第23-24页 |
3.1.2 广东省新能源汽车发展形势分析 | 第24-26页 |
3.2 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概述 | 第26-34页 |
3.2.1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分析框架的构建 | 第26-30页 |
3.2.2 政策工具分析 | 第30-31页 |
3.2.3 环境面政策工具运用 | 第31-33页 |
3.2.4 供给面政策工具运用 | 第33-34页 |
3.2.5 需求面政策工具运用 | 第34页 |
3.3 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存在问题及其成因 | 第34-40页 |
3.3.1 环境面政策工具运用效果不足 | 第34-35页 |
3.3.2 需求面政策工具推动力度不足 | 第35-36页 |
3.3.3 供给面政策工具有待完善 | 第36-37页 |
3.3.4 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 第37-40页 |
第4章:国外促进新能源汽车政策措施及借鉴 | 第40-49页 |
4.1 国外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 第40-44页 |
4.1.1 美国新能源汽车政策措施 | 第40-42页 |
4.1.2 日本新能源汽车政策措施 | 第42-44页 |
4.2 国外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借鉴 | 第44-46页 |
4.2.1 着力技术开发与设计 | 第44-45页 |
4.2.2 激发市场需求 | 第45页 |
4.2.3 设立产业运行指标 | 第45-46页 |
4.3 国外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 第46-49页 |
4.3.1 加强制度性激励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 | 第46-47页 |
4.3.2 明确以技术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路径 | 第47页 |
4.3.3 完善标准化制度和监管机制 | 第47-48页 |
4.3.4 通过政府采购带动市场需求 | 第48-49页 |
第5章:完善广东省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措施 | 第49-53页 |
5.1 优化财税金融政策工具的实施作用 | 第49-50页 |
5.2 重点推动科技研发政策工具的实施运用 | 第50-51页 |
5.3 加强法规及管制政策工具运用力度 | 第51页 |
5.4 合理运用需求面政策工具拉动产业发展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附件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