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的混合样本分析法Ext-BSA及其在玉米大斑病和玉米灰斑病抗性位点鉴定中的应用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1页 |
1.1 测序技术的发展 | 第12-13页 |
1.1.1 第一代测序技术 | 第12页 |
1.1.2 第二代测序技术 | 第12-13页 |
1.1.3 第三代测序技术 | 第13页 |
1.2 DNA分子标记的发展 | 第13-14页 |
1.3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第14-15页 |
1.3.1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发展 | 第14-15页 |
1.3.2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影响因素 | 第15页 |
1.4 混合样本分析 | 第15-19页 |
1.4.1 混合样本分析的发展 | 第15-17页 |
1.4.2 混合样本分析的优势 | 第17-18页 |
1.4.3 混合样本分析的影响因素 | 第18-19页 |
1.5 立题依据 | 第19-20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混合样本分析方法的开发与模拟 | 第21-32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3页 |
2.2.1 混合样本分析法的拓展 | 第21-22页 |
2.2.2 基因型数据分析 | 第22页 |
2.2.3 表型模拟方法 | 第22-23页 |
2.2.4 功效分析原理 | 第23页 |
2.2.5 功效影响因素探究 | 第23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3-30页 |
2.3.1 筛选的基因型数据 | 第23-24页 |
2.3.2 模拟的表型数据及其分布 | 第24-25页 |
2.3.3 Ext-BSA方法的功效 | 第25-27页 |
2.3.4 功效的影响因素 | 第27-30页 |
2.4 讨论 | 第30-32页 |
第三章 Ext-BSA方法在玉米大斑病中的应用 | 第32-37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3.2.1 试验材料 | 第32页 |
3.2.2 表型鉴定 | 第32页 |
3.2.3 混池测序 | 第32页 |
3.2.4 玉米大斑病抗病位点挖掘 | 第32-33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3-35页 |
3.3.1 测序数据的质量 | 第33页 |
3.3.2 玉米大斑病的抗性位点 | 第33-35页 |
3.4 讨论 | 第35-37页 |
第四章 Ext-BSA方法在玉米灰斑病中的应用 | 第37-43页 |
4.1 引言 | 第37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4.2.1 试验材料 | 第37页 |
4.2.2 表型鉴定 | 第37页 |
4.2.3 混池测序 | 第37-38页 |
4.2.4 玉米灰斑病抗性位点挖掘 | 第38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38-42页 |
4.3.1 群体的表型变异 | 第38页 |
4.3.2 测序数据的质量 | 第38-39页 |
4.3.3 玉米灰斑病的抗性位点 | 第39-42页 |
4.4 讨论 | 第42-43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1页 |
附录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作者简历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