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业绩对赌案例分析--以斯太尔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6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2-13页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的思路 | 第13-14页 |
1.3.2 研究的方法 | 第14页 |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14-16页 |
1.4.1 研究的创新 | 第14-15页 |
1.4.2 研究的不足 | 第15-16页 |
第2章 对赌协议有关概念及理论基础概述 | 第16-25页 |
2.1 对赌协议的概念及类型 | 第16-18页 |
2.1.1 对赌协议的概念 | 第16-17页 |
2.1.2 对赌协议的类型 | 第17-18页 |
2.2 对赌协议的特点 | 第18-20页 |
2.2.1 行权标准具有特殊性 | 第18-19页 |
2.2.2 对赌具有高风险性 | 第19页 |
2.2.3 对赌双方期望趋同性 | 第19-20页 |
2.3 签订对赌协议的动机 | 第20-21页 |
2.3.1 企业融资动机 | 第20页 |
2.3.2 推进并购动机 | 第20-21页 |
2.3.3 价值宣告动机 | 第21页 |
2.4 对赌协议可能引发的风险类型 | 第21-23页 |
2.4.1 合同赔偿风险 | 第21-22页 |
2.4.2 股权调整风险 | 第22页 |
2.4.3 企业估值风险 | 第22-23页 |
2.5 对赌协议的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2.5.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3页 |
2.5.2 不完全契约理论 | 第23-24页 |
2.5.3 激励理论 | 第24-25页 |
第3章 斯太尔与英达钢构对赌案例描述 | 第25-32页 |
3.1 对赌双方企业概况 | 第25-27页 |
3.1.1 斯太尔基本情况介绍 | 第25-26页 |
3.1.2 英达钢构基本情况介绍 | 第26-27页 |
3.2 斯太尔与英达钢构对赌协议的主要内容 | 第27-28页 |
3.2.1 对赌协议的衡量指标 | 第27页 |
3.2.2 对赌协议补偿方式及变更 | 第27-28页 |
3.3 斯太尔与英达钢构对赌协议的特点 | 第28-32页 |
3.3.1 对赌双方是上市公司与其控股股东 | 第28-29页 |
3.3.2 对赌协议以业绩承诺为主 | 第29页 |
3.3.3 对赌协议的业绩承诺实现难度较大 | 第29-32页 |
第4章 斯太尔与英达钢构对赌案例分析 | 第32-44页 |
4.1 签订对赌协议的动因 | 第32-37页 |
4.1.1 斯太尔签订对赌协议的动因 | 第32-34页 |
4.1.2 英达钢构签订对赌协议的动因 | 第34-37页 |
4.2 对赌最终的结果 | 第37-41页 |
4.2.1 斯太尔生产经营计划进展异常缓慢 | 第37-38页 |
4.2.2 斯太尔经营业绩严重不达标 | 第38页 |
4.2.3 业绩未达标导致英达钢构承担巨额补偿 | 第38-39页 |
4.2.4 私募机构获利丰厚 | 第39-41页 |
4.3 对赌失败的原因分析 | 第41-44页 |
4.3.1 控股股东对未来业绩增长判断失误 | 第41-42页 |
4.3.2 控股股东缺乏对对赌协议风险的认识 | 第42页 |
4.3.3 上市公司对所处行业趋势判断不准确 | 第42-43页 |
4.3.4 上市公司资源整合效率低下 | 第43-44页 |
第5章 案例分析的启示与建议 | 第44-48页 |
5.1 案例分析的启示 | 第44-46页 |
5.1.1 签订对赌协议时要避免盲目乐观 | 第44页 |
5.1.2 签订对赌协议时要充分考虑赔偿风险 | 第44-45页 |
5.1.3 不切实际的对赌将降低公司的经营业绩 | 第45-46页 |
5.1.4 应注意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 第46页 |
5.2 企业签订对赌协议的建议 | 第46-48页 |
5.2.1 对赌协议签订前 | 第46-47页 |
5.2.2 对赌协议签订时 | 第47页 |
5.2.3 对赌协议签订后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