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一章 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的概述 | 第16-31页 |
一、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的概念与特征 | 第16-20页 |
二、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的立法沿革 | 第20-31页 |
(一)国外关于信息网络的立法现状 | 第21-26页 |
(二)国内关于信息网络的立法现状 | 第26-31页 |
第二章 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的构成要件 | 第31-47页 |
一、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的犯罪客体 | 第31-33页 |
二、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的客观方面 | 第33-43页 |
(一)“利用信息网络设立用于实施诈骗网站等”的认定 | 第33-36页 |
(二)“发布制造或销售管制违禁品信息”的认定 | 第36-37页 |
(三)“为实行诈骗发布信息”的认定 | 第37-40页 |
(四)情节“严重”如何认定 | 第40-43页 |
三、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的主体 | 第43-45页 |
(一)“犯罪主体”的不同学说 | 第43-44页 |
(二)对单位主体的认定 | 第44-45页 |
四、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的主观方面 | 第45-47页 |
(一)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的主观认定问题 | 第45-46页 |
(二)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的主观目的认定 | 第46-47页 |
第三章 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的司法认定 | 第47-63页 |
一、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在犯罪形态上的认定 | 第47-54页 |
(一)完成形态 | 第47-49页 |
(二)犯罪未完成形态 | 第49-54页 |
二、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在共同犯罪上的认定 | 第54-59页 |
(一)主犯 | 第54-55页 |
(二)从犯 | 第55-59页 |
三、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的适用问题 | 第59-63页 |
(一)罪与非罪的界定 | 第59页 |
(二)此罪与彼罪的界定 | 第59-63页 |
结论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