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我国绿色公司债发行机制中的制度性障碍及对策研究--以G16嘉化1为例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1 绪论第12-17页
    1.1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研究意义第13页
    1.3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4 研究框架第14-15页
    1.5 创新点与不足第15-17页
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7-26页
    2.1 绿色金融概念、作用机理及发展对策研究第17-23页
        2.1.1 绿色金融的概念演化第17-18页
        2.1.2 绿色金融的作用机理第18-20页
        2.1.3 绿色金融的发展对策第20-21页
        2.1.4 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作用第21-23页
    2.2 绿色债券理论及案例研究第23-24页
        2.2.1 理论研究第23-24页
        2.2.2 案例研究第24页
    2.3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24-26页
3 我国绿色公司债市场发展现状第26-33页
    3.1 市场概况第26-28页
    3.2 政策体系第28-31页
    3.3 存在问题第31-33页
4 案例介绍:交易所首单绿色公司债G16嘉化1第33-41页
    4.1 债券基本信息第33页
    4.2 发行主体情况第33-37页
        4.2.1 股权结构第34页
        4.2.2 主营业务第34-37页
        4.2.3 财务情况第37页
    4.3 募投项目简介第37-39页
    4.4 发行运作流程第39-41页
5 绿色公司债发行效益成本分析:以G16嘉化1为例第41-54页
    5.1 发行效益分析第41-50页
        5.1.1 财务效益第41-46页
        5.1.2 声誉效益第46-48页
        5.1.3 绿色通道第48-50页
    5.2 发行成本分析第50-52页
        5.2.1 认证评估成本第50-51页
        5.2.2 资金使用成本第51-52页
    5.3 小结第52-54页
6 国外绿色公司债发行案例对比分析第54-63页
    6.1 欧洲:EDF绿色公司债第54-58页
    6.2 美国:Apple绿色公司债第58-61页
    6.3 对比分析与总结第61-63页
7 政策建议第63-66页
    7.1 全面完善监管框架第63页
    7.2 探索运用激励政策第63-64页
    7.3 培育绿色投资群体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上证50ETF波动率指数及期权交易策略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基于机器学习分类算法的新股开板当曰再封板预测及策略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