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犁那拉提山构造变形及其年代学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引言 | 第10-16页 |
| 1.1 选题依据以及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 1.2 那拉提山地区的研究历史和存在的问题 | 第10-14页 |
| 1.2.1 研究历史 | 第10-12页 |
| 1.2.2 存在的问题 | 第12-14页 |
| 1.3 课题的来源和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1.4 工作量统计 | 第15-16页 |
| 2 区域构造背景 | 第16-26页 |
| 2.1 那拉提山的构造位置 | 第16-17页 |
| 2.2 地层分布 | 第17-22页 |
| 2.2.1 前寒武系 | 第17-18页 |
| 2.2.2 古生界 | 第18-20页 |
| 2.2.3 中生界 | 第20页 |
| 2.2.4 新生界 | 第20-22页 |
| 2.3 岩浆岩 | 第22-24页 |
| 2.3.1 火山岩 | 第22-23页 |
| 2.3.2 花岗岩 | 第23页 |
| 2.3.3 超基性岩 | 第23-24页 |
| 2.4 区域构造 | 第24-26页 |
| 3 那拉提山的构造变形特征 | 第26-40页 |
| 3.1 晚元古代晚期 | 第27-30页 |
| 3.2 志留纪-泥盆纪 | 第30-33页 |
| 3.3 石炭纪-早二叠世 | 第33-36页 |
| 3.4 晚二叠世-早三叠世 | 第36-39页 |
| 3.5 小结 | 第39-40页 |
| 4 那拉提山地区构造变形年代学研究 | 第40-60页 |
| 4.1 采样地点及研究方法 | 第40-41页 |
| 4.2 数据搜集整理 | 第41页 |
| 4.3 晚元古代晚期 | 第41-46页 |
| 4.3.1 年代学测试数据 | 第41-46页 |
| 4.3.2 小结 | 第46页 |
| 4.4 志留纪-泥盆纪 | 第46-49页 |
| 4.4.1 年代学测试数据 | 第46-49页 |
| 4.4.2 小结 | 第49页 |
| 4.5 石炭纪-早二叠世 | 第49-55页 |
| 4.5.1 年代学测试数据 | 第49-55页 |
| 4.5.2 小结 | 第55页 |
| 4.6 晚二叠世-早三叠世 | 第55-60页 |
| 4.6.1 年代学测试数据 | 第55-59页 |
| 4.6.2 小结 | 第59-60页 |
| 5 构造变形期次和构造演化 | 第60-63页 |
| 6 结论及存在的问题 | 第63-65页 |
| 6.1 结论 | 第63-64页 |
| 6.2 存在问题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 简历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