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1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乙酰丙酸的性质及其用途 | 第12-17页 |
1.2.1 乙酰丙酸的性质 | 第12-15页 |
1.2.2 乙酰丙酸的用途 | 第15-17页 |
1.3 乙酰丙酸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7-25页 |
1.3.1 糠醇催化水解法制备乙酰丙酸 | 第18-20页 |
1.3.2 生物质直接水解法制备乙酰丙酸 | 第20-25页 |
1.4 乙酰丙酸的分离提纯 | 第25-28页 |
1.5 乙酰丙酸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发展方向 | 第28页 |
1.5.1 开发新工艺路线 | 第28页 |
1.5.2 大力开发出重要的乙酰丙酸衍生物 | 第28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内容 | 第28-31页 |
1.6.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28-29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1-38页 |
2.1 主要实验原料 | 第31-32页 |
2.2 实验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32页 |
2.3 测试与表征 | 第32-38页 |
2.3.1 水解液外观 | 第32-33页 |
2.3.2 糖蜜的测定 | 第33-35页 |
2.3.3 水解液的测定 | 第35-38页 |
第三章 甘蔗糖蜜催化水解制备乙酰丙酸的工艺研究 | 第38-54页 |
3.1 前言 | 第3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8-40页 |
3.2.1 实验原料、试剂和仪器 | 第38-39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39页 |
3.2.3 样品分析方法 | 第39-40页 |
3.2.4 统计数据分析 | 第4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0-52页 |
3.3.0 实验原理 | 第40-41页 |
3.3.1 单因素实验结果 | 第41-45页 |
3.3.2 甘蔗糖蜜水解制备乙酰丙酸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45-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甘蔗糖蜜催化水解制备乙酰丙酸的动力学 | 第54-68页 |
4.1 前言 | 第5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4-60页 |
4.2.1 实验原料、试剂和仪器 | 第54-55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55页 |
4.2.3 样品分析方法 | 第55-56页 |
4.2.4 甘蔗糖蜜水解模型的建立 | 第56-6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0-66页 |
4.3.1 甘蔗糖蜜水解生成还原糖的动力学研究 | 第60-62页 |
4.3.2 甘蔗糖蜜水解生成5-羟甲基糠醛的动力学研究 | 第62-64页 |
4.3.3 甘蔗糖蜜水解生成乙酰丙酸的动力学研究 | 第64-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五章 水解液中乙酰丙酸的分离提取 | 第68-84页 |
5.1 引言 | 第68-69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69-72页 |
5.2.1 实验原料、仪器和试剂 | 第69-70页 |
5.2.2 水解液的萃取精馏工艺 | 第70-71页 |
5.2.3 水解液的萃取精馏方法 | 第71页 |
5.2.4 萃取液和萃余液中溶质含量的测定 | 第71-72页 |
5.2.5 乙酰丙酸的精制 | 第72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72-83页 |
5.3.1 萃取剂的选择 | 第72-77页 |
5.3.2 萃取体系的相比对酸液萃取的影响 | 第77-79页 |
5.3.3 萃取温度对酸液萃取的影响 | 第79-80页 |
5.3.4 萃取时间对酸液萃取的影响 | 第80-82页 |
5.3.5 萃取次数对酸液萃取的影响 | 第82-8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结论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附件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