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关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内涵的研究 | 第10-12页 |
1.2.2 关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关系的研究 | 第12页 |
1.2.3 关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实证研究 | 第12-14页 |
1.2.4 文献评述 | 第14页 |
1.3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2章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关理论研究 | 第16-19页 |
2.1 实体经济内涵 | 第16页 |
2.2 虚拟经济内涵 | 第16-17页 |
2.3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关系 | 第17-1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3章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指数构建 | 第19-50页 |
3.1 指数构建的思路与方法 | 第19-20页 |
3.1.1 MCI形式 | 第19页 |
3.1.2 FCI形式 | 第19-20页 |
3.1.3 虚拟经济指数(VEI)形式 | 第20页 |
3.1.4 实体经济指数(REI)形式 | 第20页 |
3.2 权重的确定 | 第20-24页 |
3.2.1 经典赋权法 | 第21-23页 |
3.2.2 计量赋权法 | 第23-24页 |
3.3 样本的选取和处理 | 第24-29页 |
3.3.1 虚拟经济样本数据选取 | 第24-27页 |
3.3.2 实体经济样本数据选取 | 第27-29页 |
3.3.3 样本数据的处理 | 第29页 |
3.4 虚拟经济指数的构建 | 第29-40页 |
3.4.1 数据平稳性检验 | 第30页 |
3.4.2 VAR模型滞后期的选择和协整检验 | 第30-31页 |
3.4.3 虚拟经济的广义脉冲响应分析 | 第31-35页 |
3.4.4 权重估计及指数形式 | 第35-37页 |
3.4.5 虚拟经济指数的解释 | 第37-40页 |
3.5 实体经济指数的构建 | 第40-49页 |
3.5.1 数据平稳性检验 | 第40-41页 |
3.5.2 VAR模型滞后期的选择和协整检验 | 第41页 |
3.5.3 工业增加值的广义脉冲响应分析 | 第41-44页 |
3.5.4 权重估计及指数形式 | 第44-46页 |
3.5.5 实体经济指数的解释 | 第46-4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基于指数构建的偏离系数测度 | 第50-56页 |
4.1 偏离系数的测度 | 第50-53页 |
4.2 经济运行偏离系数等级划分 | 第53-5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56-60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56-57页 |
5.2 关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运行的政策建议 | 第57-60页 |
5.2.1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 第57-58页 |
5.2.2 坚持虚拟经济发展与监管并行 | 第58页 |
5.2.3 科学把控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偏离系数合理区间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