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研究--基于《历史与阶级意识》的文本解读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17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5页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5页
    (四)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5-17页
一、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生成背景第17-27页
    (一)早期西方哲学语境下的“总体性”思想第17-19页
        1. 古希腊哲学的“总体性”思维第17-18页
        2. 黑格尔概念的“总体性”思想第18-19页
    (二)马克思语境中的“总体性”思想第19-23页
        1. 马克思各个时期的“总体性”思想的演变第19-21页
        2. 马克思“总体性”思想评述第21-23页
    (三)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思想的形成第23-27页
        1. 时代孕育“总体性”思想第23-24页
        2. 第二国际理论家的观点第24页
        3. 几个相关人物第24-27页
二、《历史与阶级意识》: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集大成第27-47页
    (一)“总体性”方法即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第27-32页
        1. 从问题开始——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第28-29页
        2.“总体性”之下的罗莎·卢森堡第29-30页
        3. 以“总体”为核心的辩证法是改变世界的方法论第30-32页
    (二)“总体性”视角下的资本主义社会第32-37页
        1.“物化”现象掩盖社会总体真相第32-34页
        2.“物化”社会中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第34-36页
        3.“物化”现象是资产阶级“虚假意识”的外在表现第36-37页
    (三)“总体性”指导下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突围第37-41页
        1. 无产阶级对自身阶级意识的自我认识第37-39页
        2.“总体性”的重建是无产阶级意识觉醒的关键第39-40页
        3. 阶级意识与意识革命是无产阶级自由自觉的合理道路第40-41页
    (四)新旧序言的“总体”回归第41-43页
    (五)《历史与阶级意识》“总体性”思想总结第43-47页
        1.《历史与阶级意识》“总体性”思想归纳第43-44页
        2.《历史与阶级意识》“总体性”思想的总体评价第44-47页
三、卢卡奇与其他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总体性”思想的比较第47-59页
    (一)柯尔施以总体性原则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观第47-51页
        1. 柯尔施“总体性”理论的生成第47-48页
        2. 柯尔施视角下与马克思主义有关的三种关系第48-49页
        3. 柯尔施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解读第49-50页
        4. 对于柯尔施总体性马克思主义观的解读第50-51页
    (二)葛兰西以文化领导权为主的“总体性革命”理论第51-54页
        1. 葛兰西立足现实总体的“市民社会”观第51-52页
        2.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总体性”思维第52-53页
        3. 葛兰西总体性的实践哲学第53-54页
    (三)宏观比较:相同社会背景下达成的“总体性”共识第54-56页
    (四)微观比较:各自理论中“总体性”的体现方式的差异性第56-59页
四、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评价及意义第59-63页
    (一)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理论意义第59-60页
    (二)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软弱性”及局限性第60-61页
    (三)卢卡奇“总体性”思想对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意义第61-63页
        1. 卢卡奇“总体性”思想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指导意义第61页
        2. 卢卡奇“总体性”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第61-63页
结论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攻读硕士论文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的人本思想发展研究
下一篇:庄子自由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