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文献概述 | 第10-14页 |
1.3.1 “旅游+”概述 | 第10-11页 |
1.3.2 网络服务平台概述 | 第11-12页 |
1.3.3 生态旅游及发展模式概述 | 第12-14页 |
1.3.4 小结 | 第14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7页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2.1.1 旅游+ | 第17页 |
2.1.2 网络服务平台 | 第17页 |
2.1.3 生态旅游 | 第17-18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18-19页 |
2.2.2 产业融合理论 | 第19-20页 |
3 河西走廊概况及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 第20-29页 |
3.1 河西走廊概况 | 第20-22页 |
3.2 河西走廊旅游发展现状 | 第22-23页 |
3.3 河西走廊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3-29页 |
3.3.1 河西走廊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 第23-25页 |
3.3.2 河西走廊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25-29页 |
4 “旅游+网络服务平台”下的河西走廊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构建 | 第29-43页 |
4.1 河西走廊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构建的原则与思路 | 第29-30页 |
4.1.1 构建原则 | 第29-30页 |
4.1.2 构建思路 | 第30页 |
4.2 “旅游+网络服务平台”下河西走廊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 第30-41页 |
4.2.1 分区智能型发展模式 | 第30-34页 |
4.2.2 社区参与模式 | 第34-37页 |
4.2.3 跨界融合发展模式 | 第37-41页 |
4.3 河西走廊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实施保障 | 第41-43页 |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43-45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3-44页 |
5.2 研究展望与不足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附录一:调查问卷 | 第48-51页 |
附录二:访谈纲要 | 第51-52页 |
附录三: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