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1-32页 |
1.1 选题依据,研究目的、意义 | 第11-18页 |
1.1.1 研究背景和依据 | 第11-13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3-15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5-18页 |
1.2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8-29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6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6-29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29页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29-30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9-3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30页 |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30-32页 |
2 高校榜样教育概述 | 第32-67页 |
2.1 相关概念厘定 | 第32-37页 |
2.1.1 思想政治教育 | 第32-34页 |
2.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 第34页 |
2.1.3 榜样与榜样教育 | 第34-36页 |
2.1.4 偶像崇拜 | 第36页 |
2.1.5 朋辈教育 | 第36-37页 |
2.2 高校榜样教育的要素、过程和作用 | 第37-55页 |
2.2.1 高校榜样教育的要素 | 第38-45页 |
2.2.2 高校榜样教育的过程 | 第45-50页 |
2.2.3 高校榜样教育的作用 | 第50-55页 |
2.3 榜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 | 第55-58页 |
2.3.1 榜样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内容 | 第55-56页 |
2.3.2 榜样教育符合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 | 第56-57页 |
2.3.3 榜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 第57-58页 |
2.4 榜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理论与思想依据 | 第58-67页 |
2.4.1 儒家“德育思想”与道家“道德哲学”思想 | 第58-61页 |
2.4.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实践理论 | 第61-62页 |
2.4.3 列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思想 | 第62-63页 |
2.4.4 思想政治教育学内化与外化理论 | 第63页 |
2.4.5 心理学的社会学习理论 | 第63-67页 |
3 榜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 第67-72页 |
3.1 榜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 第67-69页 |
3.1.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 第67-68页 |
3.1.2 坚持针对性和层次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68-69页 |
3.1.3 坚持实践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 第69页 |
3.2 榜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目标 | 第69-72页 |
3.2.1 提高大学生整体的道德素质,促进大学生个人品格的养成 | 第69-70页 |
3.2.2 挖掘大学生潜在的模仿学习能力,增强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第70-72页 |
4 榜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现状 | 第72-87页 |
4.1 兰州市部分高校榜样教育的现状调查分析 | 第72-80页 |
4.1.1 调查的对象与主要内容 | 第72-73页 |
4.1.2 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第73-80页 |
4.2 高校榜样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80-83页 |
4.2.1 榜样缺乏时代性与公信力 | 第80-82页 |
4.2.2 榜样教育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 | 第82页 |
4.2.3 榜样及榜样评选形式化,且宣传效果欠佳 | 第82-83页 |
4.3 高校榜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83-87页 |
4.3.1 榜样教育理念滞后,亟需创新 | 第83-84页 |
4.3.2 榜样的选树与培养机制不健全,有待完善 | 第84页 |
4.3.3 榜样教育环境欠佳,有待改善 | 第84-85页 |
4.3.4 榜样教育宣传敷衍,有待优化 | 第85-87页 |
5 改进和创新榜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措施 | 第87-103页 |
5.1 树立新时代高校榜样教育理念 | 第87-90页 |
5.1.1 明确榜样选树主体性和引导性理念 | 第87-88页 |
5.1.2 树立榜样宣传时代感、真实感理念 | 第88页 |
5.1.3 确立榜样评价全面性和科学性理念 | 第88-89页 |
5.1.4 巩固施教者责任观和自我完善理念 | 第89-90页 |
5.2 完善榜样教育运行模式 | 第90-94页 |
5.2.1 构建科学的榜样选树机制 | 第90-91页 |
5.2.2 建立有效的榜样教育监管机制 | 第91-92页 |
5.2.3 构建立体的榜样教育流程 | 第92-93页 |
5.2.4 探索知行合一的榜样教育形式 | 第93-94页 |
5.3 提升施教者综合素质 | 第94-97页 |
5.3.1 提升施教者思想政治素养 | 第95页 |
5.3.2 提高施教者理论知识水平 | 第95-96页 |
5.3.3 强化施教者职业道德培训 | 第96页 |
5.3.4 提高施教者教育艺术修养 | 第96-97页 |
5.4 优化榜样教育实施环境 | 第97-103页 |
5.4.1 完善高校榜样教育方式 | 第97-99页 |
5.4.2 营造榜样教育网络生态 | 第99-100页 |
5.4.3 构建榜样教育校园文化 | 第100-103页 |
6 结语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0页 |
附录 问卷调查表 | 第110-115页 |
致谢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