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2-15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7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7-22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7-19页 |
2.1.1 邻避设施的涵义 | 第17-18页 |
2.1.2 邻避冲突的涵义和特点 | 第18-19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2.2.1 风险治理 | 第19-20页 |
2.2.2 治理理论 | 第20-22页 |
第三章 邻避冲突的成因及其形成发展阶段 | 第22-27页 |
3.1 邻避冲突的成因分析 | 第22-24页 |
3.1.1 公众对邻避设施的风险认知敏感度高 | 第22页 |
3.1.2 信息沟通不畅 | 第22-23页 |
3.1.3 邻避设施选址的程序和公平性问题 | 第23页 |
3.1.4 公众对政府缺乏信任 | 第23-24页 |
3.2 邻避冲突的形成发展阶段 | 第24-27页 |
3.2.1 冲突潜伏阶段 | 第24页 |
3.2.2 个人理性抗争阶段 | 第24页 |
3.2.3 群体理性抗争阶段 | 第24-25页 |
3.2.4 观点交互阶段 | 第25页 |
3.2.5 群体非理性抗争阶段 | 第25页 |
3.2.6 冲突处理及评价阶段 | 第25-27页 |
第四章 我国地方政府应对邻避冲突取得的成效及存在问题 | 第27-32页 |
4.1 我国地方政府应对邻避冲突取得的成效 | 第27-28页 |
4.1.1 地方政府对邻避冲突的认识逐步提高 | 第27页 |
4.1.2 地方政府应对邻避冲突取得的实际成效 | 第27-28页 |
4.2 地方政府应对邻避冲突存在的问题 | 第28-32页 |
4.2.1 事前预防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28-29页 |
4.2.2 事中处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29-30页 |
4.2.3 事后处置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第五章 完善地方政府应对邻避冲突的机制 | 第32-49页 |
5.1 完善地方政府邻避冲突事前预防机制 | 第32-36页 |
5.1.1 构建政府风险理性认知机制 | 第32-33页 |
5.1.2 建立第三部门引入机制 | 第33-35页 |
5.1.3 完善公民参与机制 | 第35-36页 |
5.2 完善地方政府邻避冲突事中处理机制 | 第36-42页 |
5.2.1 构建邻避冲突事中处理机制模型 | 第36-37页 |
5.2.2 快速识别与判断 | 第37-38页 |
5.2.3 提高现场决策能力 | 第38页 |
5.2.4 隔离与控制 | 第38页 |
5.2.5 沟通与解决 | 第38-39页 |
5.2.6 地方政府邻避冲突事中处理机制的操作 | 第39-42页 |
5.3 完善地方政府邻避冲突事后处置机制 | 第42-49页 |
5.3.1 构建邻避冲突事后处置机制模型 | 第43页 |
5.3.2 完善利益损害补偿机制 | 第43-45页 |
5.3.3 建立调查反馈机制 | 第45-46页 |
5.3.4 明确邻避冲突责任人,改善惩治机制 | 第46-47页 |
5.3.5 重视邻避冲突事后评价与总结 | 第47-4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攻硕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