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地方城市经济论文

鄱阳湖地区城镇化和土地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1 绪论第10-18页
    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动态分析第12-15页
        1.3.1 国外研究理论综述第12-13页
        1.3.2 国内研究理论综述第13-15页
        1.3.3 国内外述评第15页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主要内容第15-18页
        1.4.1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2 主要内容第16-17页
        1.4.3 技术路线第17-18页
2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的理论基础及理论分析第18-24页
    2.1 人地关系理论第18页
    2.2 景观生态学理论第18-19页
    2.3 系统原理第19-20页
    2.4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0-21页
    2.5 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理论分析第21-24页
        2.5.1 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21-22页
        2.5.2 生态环境对城镇化的影响第22-24页
3 鄱阳湖地区城镇化及生态环境发展状况分析第24-29页
    3.1 研究区域概况第24-26页
        3.1.1 自然地理条件第24-25页
        3.1.2 社会经济条件第25-26页
        3.1.3 土地利用状况分析第26页
    3.2 鄱阳湖地区城镇化发展现状第26-27页
    3.3 鄱阳湖地区生态环境发展现状第27-29页
4 数据来源及处理,第29-36页
    4.1 数据资料来源第29页
        4.1.1 数据来源第29页
        4.1.2 其他数据的获取第29页
    4.2 遥感解译处理第29-32页
    4.3 各指标数据的处理第32-36页
        4.3.1 生态丰度第32页
        4.3.2 水网密度第32页
        4.3.3 植被指数第32-33页
        4.3.4 景观格局指数第33-34页
        4.3.5 土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第34-36页
5 鄱阳湖地区城镇化和生态环境耦合关系模型构建第36-42页
    5.1 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6-37页
        5.1.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第36页
        5.1.2 评价指标的构建第36-37页
    5.2 数据标准化处理第37-38页
    5.3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38-39页
        5.3.1 特尔菲法第38页
        5.3.2 改进的熵值法第38-39页
    5.4 综合评价模型第39页
    5.5 耦合协调度模型第39-42页
6 鄱阳湖地区城镇化和生态环境评价定量分析第42-55页
    6.1 城镇化综合水平定量分析第42-47页
    6.2 生态环境综合水平定量分析第47-55页
7 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综合水平耦合关系分析第55-66页
    7.1 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综合水平耦合度分析第55-56页
    7.2 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综合水平耦合协调度分析第56-61页
    7.3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分析第61-64页
    7.4 对策建议第64-66页
        7.4.1 城镇化发展对策第64页
            7.4.1.1 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人口结构第64页
            7.4.1.2 友好型为基础的土地利用模式第64页
        7.4.2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第64-65页
            7.4.2.1 境综合治理,建设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第64-65页
            7.4.2.2 开发利用与生态系统保护并举第65页
        7.4.3 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调控对策第65-66页
8 结论与讨论第66-68页
    8.1 结论第66-67页
    8.2 研究展望与不足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DEA方法的长三角地区区域碳排放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以我国制药行业上市公司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