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导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4-16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6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6-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2 农村金融市场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8-19页 |
2.1.1 农村金融市场概念 | 第18页 |
2.1.2 农村金融市场构成要素 | 第18-19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2.2.1 麦金农-肖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 | 第19-20页 |
2.2.2 农村金融市场论 | 第20-22页 |
3 冷水江市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现状 | 第22-29页 |
3.1 冷水江市概况 | 第22-24页 |
3.1.1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 第22-23页 |
3.1.2 规模工业低谷徘徊 | 第23页 |
3.1.3 第三产业低速增长 | 第23页 |
3.1.4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 | 第23-24页 |
3.1.5 财政金融继续趋紧 | 第24页 |
3.2 冷水江市农村金融市场现状 | 第24-29页 |
3.2.1 农村金融市场需求多样化 | 第24-26页 |
3.2.2 农村借贷对象随产业结构发生调整 | 第26-27页 |
3.2.3 村镇金融市场慢慢呈现多元化发展 | 第27页 |
3.2.4 民间借贷加大了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风险 | 第27-28页 |
3.2.5 现代金融产品和服务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 第28-29页 |
4 金融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9-35页 |
4.1 政策性农业金融服务无法满足目前需求 | 第29-30页 |
4.1.1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职能定位模糊 | 第29-30页 |
4.1.2 农业保险覆盖率不高 | 第30页 |
4.2 监管不到位导致民间金融发展不规范 | 第30-32页 |
4.3 农村金融市场正在面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挑战 | 第32页 |
4.4 农村金融市场环境欠佳 | 第32-33页 |
4.5 原因分析 | 第33-35页 |
5 国内外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及经验借鉴 | 第35-42页 |
5.1 国外农村金融市场 | 第35-37页 |
5.1.1 美国农村金融市场 | 第35-36页 |
5.1.2 日本农村金融 | 第36-37页 |
5.1.3 国外农村金融市场的经验借鉴 | 第37页 |
5.2 国内农村金融市场 | 第37-42页 |
5.2.1 湖南省浏阳市农村金融市场发展 | 第38-39页 |
5.2.2 湖北英山农村合作银行在金融市场的探索创新 | 第39-40页 |
5.2.3 国内农村金融市场的经验借鉴 | 第40-42页 |
6 促进冷水江市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42-53页 |
6.1 大力发展农业政策性业务 | 第42-43页 |
6.1.1 发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宏观支农的主渠道作用 | 第42页 |
6.1.2 发展冷水江市农村保险事业 | 第42-43页 |
6.2 依托政府监管改善冷水江市民间金融环境 | 第43-47页 |
6.2.1 优化冷水江市农村金融市场信用环境 | 第43-44页 |
6.2.2 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健康发展 | 第44-45页 |
6.2.3 认可民间金融机构的市场地位 | 第45页 |
6.2.4 规范和加强对民间金融的监管 | 第45-46页 |
6.2.5 完善民间金融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 第46-47页 |
6.3 积极面对互联网模式的冲击 | 第47页 |
6.4 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建设 | 第47-53页 |
6.4.1 政府同时牵手金融机构与涉农项目 | 第47-48页 |
6.4.2 加强各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 | 第48-49页 |
6.4.3 积极构建冷水江市农村信用担保体系 | 第49-51页 |
6.4.4 建立资金回流机制与增加金融供给 | 第51页 |
6.4.5 建立正向激励机制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