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9页 |
ABSTRACT | 第9-15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9-20页 |
前言 | 第20-22页 |
第一部分 改良液氮冷冻法建立犬股骨头坏死模型的研究 | 第22-38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2-24页 |
1.1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2-23页 |
1.2 主要实验药品及试剂 | 第23-2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4-28页 |
2.1 实验动物 | 第24页 |
2.2 复合麻醉药的配置 | 第24页 |
2.3 造模方法 | 第24-25页 |
2.4 观察内容和方法 | 第25-28页 |
2.4.1 一般情况 | 第25-26页 |
2.4.2 影像学检查 | 第26-27页 |
2.4.3 组织形态学观察 | 第27-28页 |
3 结果 | 第28-30页 |
3.1 一般情况观察 | 第28页 |
3.2 影像学观察 | 第28-29页 |
3.3 组织形态学观察 | 第29-30页 |
3.3.1 股骨头大体观察 | 第29页 |
3.3.2 组织形态学观察 | 第29-30页 |
4 讨论 | 第30-36页 |
4.1 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意义 | 第30-32页 |
4.2 液氮冷冻致股骨头坏死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 第32-35页 |
4.3 改良液氣冷冻法致股骨头坏死的优点 | 第35-36页 |
4.4 动物模型不足之处及后期研究的展望 | 第36页 |
5 结论 | 第36-38页 |
第二部分 钛合金股骨头内撑器治疗犬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 | 第38-68页 |
1 实验器材 | 第39-41页 |
1.1 主要仪器 | 第39页 |
1.2 主要实验药品及试剂 | 第39-40页 |
1.3 钛合金股骨头内撑器 | 第40-41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1-45页 |
2.1 实验动物和分组 | 第41页 |
2.2 手术治疗方法 | 第41-42页 |
2.3 观察内容及方法 | 第42-45页 |
2.3.1 一般情况观察 | 第42-43页 |
2.3.2 影像学检查 | 第43页 |
2.3.3 股骨头大体观察 | 第43页 |
2.3.4 生物力学检测 | 第43-44页 |
2.3.5 组织形态学观察 | 第44-45页 |
2.3.6 免疫组化 | 第45页 |
2.4 统计学处理 | 第45页 |
3 结果 | 第45-59页 |
3.1 比格犬一般资料的统计学分析及实验分组的建立 | 第45-46页 |
3.2 一般情况观察 | 第46页 |
3.3 影像学检查 | 第46-48页 |
3.3.1 X线检查 | 第46-47页 |
3.3.2 CT检查 | 第47-48页 |
3.4 股骨头大体观察 | 第48-49页 |
3.5 生物力学检查 | 第49-51页 |
3.6 组织学观察 | 第51-59页 |
3.6.1 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 | 第51-54页 |
3.6.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 | 第54-59页 |
4 讨论 | 第59-66页 |
4.1 ANFH的影像学检测方法 | 第59-60页 |
4.2 股骨头坏死病程发展中的生物力学特征及力学检测方法 | 第60-61页 |
4.3 钛合金股骨头内撑器治疗股骨头坏死 | 第61-63页 |
4.4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成骨调节作用 | 第63-64页 |
4.5 碱性成纤维因子(bFGF)调控骨重建的作用 | 第64-66页 |
4.6 本实验的不足之处及展望 | 第66页 |
5 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综述 | 第73-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31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131-132页 |
致谢 | 第132-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