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蓝藻水华显著相关因素识别、短期预测与区域合作治理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目录第12-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0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4-18页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8-28页
        1.2.1 关于蓝藻水华的相关因素/影响因素第18-22页
        1.2.2 关于蓝藻水华强度第22-23页
        1.2.3 关于蓝藻水华预测第23-25页
        1.2.4 关于富营养化治理第25-28页
    1.3 研究思路与章节安排第28-30页
第二章 蓝藻水华暴发的显著相关环境因素识别模型第30-50页
    2.1 蓝藻水华暴发的潜在相关环境因素第30-33页
    2.2 蓝藻水华暴发显著相关因素识别模型构建第33-41页
        2.2.1 判断蓝藻水华暴发的方法第33-38页
        2.2.2 蓝藻水华暴发的显著相关环境因素的识别模型第38-41页
    2.3 蓝藻水华暴发的显著相关环境因素实证分析第41-48页
        2.3.1 数据来源和处理第42-43页
        2.3.2 显著相关因素识别与模型评估第43-48页
    2.4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三章 蓝藻水华强度的显著相关环境因素识别模型第50-60页
    3.1 关于数据粒度的思考第50-51页
    3.2 蓝藻水华强度显著相关因素识别模型构建第51-53页
        3.2.1 蓝藻水华强度指标的构建第51-52页
        3.2.2 模型结构第52-53页
    3.3 蓝藻水华强度的显著相关环境因素的实证分析第53-59页
        3.3.1 模型拟合和分析第54-57页
        3.3.2 逐步回归过程中的回归结果比较第57-59页
    3.4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四章 蓝藻水华probit短期预测模型第60-70页
    4.1 短期预测模型构建第60-62页
    4.2 太湖大贡山水域蓝藻水华暴发预测第62-65页
        4.2.1 数据处理第62-63页
        4.2.2 预测模型拟合第63-65页
        4.2.3 蓝藻水华暴发预测检验第65页
    4.3 本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分析以及与不同模型的比较第65-69页
        4.3.1 与文献中的预测模型的比较第65-67页
        4.3.2 纳入所有可用监测变量的预测模型第67-68页
        4.3.3 其它预测周期的模型及其预测准确度分析第68-69页
    4.4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五章 湖泊流域蓝藻水华多地区合作治理研究第70-88页
    5.1 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及本文的解决思路第70-71页
    5.2 指令配额方法第71-72页
    5.3 基于削减指标转移的营养盐优化削减方法第72-78页
        5.3.1 优化削减方法的理论框架第73-75页
        5.3.2 建模方法第75-78页
    5.4 基于太湖流域的实证分析第78-84页
        5.4.1 关于指令配额方法和合作优化削减方法的基础计算第78-80页
        5.4.2 合作优化削减方法第80-83页
        5.4.3 对优化削减指标方法的进一步检验第83-84页
    5.5 政策建议第84-86页
    5.6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8-93页
    6.1 结论与创新点第88-90页
    6.2 不足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90-93页
参考文献第93-104页
附录第104-107页
    附表 1 大贡山水域数据示例第104-105页
    附表 2.1 变量相关性检验 1第105-106页
    附表 2.2 变量相关性检验 2第106-107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7-108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第108-109页
致谢第109-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小麦条锈菌互作研究及G3P在小麦SAR中的功能研究
下一篇:气体辅助细粒煤离心力场分选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