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儒学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绪论 | 第13-25页 |
第一节 研究综述 | 第13-21页 |
一、关于方孝孺研究的文献简述 | 第13-20页 |
二、现有研究成果之评析 | 第20-21页 |
第二节 本文概况 | 第21-25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21-22页 |
二、研究材料 | 第22-24页 |
三、章节结构 | 第24-25页 |
第一章 历史时空中的方孝孺 | 第25-38页 |
第一节 方孝孺的生平与交游 | 第25-33页 |
一、方孝孺的学术生涯 | 第25-28页 |
二、方孝孺的学术交往 | 第28-33页 |
第二节 方孝孺儒学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 第33-38页 |
一、元末明初的社会生活 | 第33-35页 |
二、洪武朝的政治环境 | 第35-38页 |
第二章 方孝孺内圣之学的建构 | 第38-99页 |
第一节 方孝孺的理学观念 | 第38-55页 |
一、天道论:确证“天人合一 | 第39-42页 |
二、心性论:“天之所与我者”在心 | 第42-48页 |
三、工夫论:养心为本,致知躬行 | 第48-53页 |
四、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二节 方孝孺的为学思想 | 第55-69页 |
一、为学内涵论:为学即为道 | 第56-58页 |
二、为学方法论:以五经为要 | 第58-62页 |
三、为学动机论:为道不为文 | 第62-65页 |
四、方孝孺的教育哲学及其特色 | 第65-68页 |
五、小结 | 第68-69页 |
第三节 方孝孺的人生哲学 | 第69-99页 |
一、人生哲学的基础:方孝孺论伦理学基本问题 | 第70-77页 |
二、人生哲学的前提:方孝孺的价值论 | 第77-83页 |
三、人生哲学的理论展开及其应用 | 第83-99页 |
第三章 方孝孺外王之学的建构 | 第99-139页 |
第一节 方孝孺的稽古心态 | 第99-108页 |
一、华夷之辨与正统之论 | 第100-104页 |
二、古今之辨与文化哲学 | 第104-107页 |
三、小结 | 第107-108页 |
第二节 方孝孺的辟佛思想 | 第108-119页 |
一、驳轮回妄说以破佛 | 第109-112页 |
二、扬圣贤之道以化佛 | 第112-113页 |
三、方孝孺辟佛的动因分析 | 第113-117页 |
四、小结 | 第117-119页 |
第三节 方孝孺的政治思想 | 第119-139页 |
一、君主论:民本仁政的实施主体 | 第120-127页 |
二、治道论:民本仁政的实施方式 | 第127-133页 |
三、民间自治论:自下而上实现“天下有道” | 第133-137页 |
四、小结 | 第137-139页 |
结语 | 第139-143页 |
附录:明代前期佛教的基本状况 | 第143-147页 |
参考文献 | 第147-154页 |
作者简历 | 第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