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

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政府应对机制研究

内容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一、绪论第12-21页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2-14页
        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4-18页
        1. 国内与网络群体性事件相关的研究第14-16页
        2. 国外与网络群体性事件相关的研究第16-18页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8-19页
        1. 研究思路第18-19页
        2. 研究方法第19页
    (四)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9-20页
    (五) 研究重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第20-21页
二、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阐释第21-29页
    (一) 社会化媒体概述第21-22页
        1. 社会化媒体的概念第21页
        2. 社会化媒体的特征第21-22页
    (二) 网络群体性事件概述第22-24页
        1. 本文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定义第22页
        2.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性质第22-23页
        3.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征第23-24页
    (三) 政府应对机制概述第24页
        1. 机制第24页
        2. 政府应对机制第24页
        3. 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政府应对机制第24页
    (四) 协同学概述第24-29页
        1. 协同学的相关概念第25页
        2. 协同学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契合性研究第25-27页
        3. 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协同互动模式第27-29页
三、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典型案例第29-35页
    (一) 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网民互助-“银川全城寻耳蜗”事件第29-31页
        1. 事件概述第29页
        2. 首次上网第29页
        3. 网民参与第29页
        4. 政府应对第29页
        5. 本案例的协同学分析第29-30页
        6. 案例总结第30-31页
    (二) 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社会不公-延安城管暴跳踩商户头事件第31-33页
        1. 事件概述第31页
        2. 首次上网第31页
        3. 网民参与第31页
        4. 政府应对第31-32页
        5. 本案例的协同学分析第32页
        6. 案例总结第32-33页
    (三) 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民意表达-微笑“表哥”事件第33-35页
        1. 事件概述第33页
        2. 首次上网第33页
        3. 网民参与第33页
        4. 政府应对第33-34页
        5. 本案例的协同学分析第34页
        6. 案例总结第34-35页
四、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反映出的问题第35-39页
    (一) 经济的发展造成社会离心力加大的问题第35-36页
    (二) 权威与自由二者的悖论问题第36页
    (三) 道德危机与信任缺失的问题第36-37页
    (四) 民粹主义思想泛滥的问题第37-38页
    (五) 网民群体极化倾向的问题第38-39页
五、协同学视角下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政府应对机制第39-47页
    (一) 加强管理,拉近民众距离第39-41页
        1. 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第39-40页
        2. 完善应急处置机制第40页
        3. 落实责任追究机制第40-41页
    (二) 有效沟通,权威与自由不可偏废第41-42页
        1. 建立官方权威与个人特性相互协调机制第41页
        2. 完善官方媒体与社会化媒体相互促进机制第41-42页
        3. 强化主流媒体的引导机制第42页
    (三) 畅通渠道,培育现代公民第42-44页
        1. 完善利益表达机制第42-43页
        2. 改进纠纷解决机制第43页
        3. 增进政府决策机制第43-44页
    (四) 善引舆论,避免民粹主义第44-45页
        1. 完善意见领袖培育机制第44页
        2. 增进网络意见领袖引导机制第44-45页
        3. 强化话语权争夺机制第45页
    (五) 加强规制,构建法治社会第45-47页
        1. 建立网络立法机制第45-46页
        2. 强化网络伦理教育机制第46页
        3. 落实对谣言散布者的责任追究机制第46-47页
结语第47-48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48-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法治政府视阈下县级行政机关文明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我国海关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完善研究